省政協委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越群
“在落實‘雙減’過程中,存在‘教育問題教育人去解決’的‘一方獨動’現象。”省政協委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越群最近一直關注著“雙減”落地問題。陜西“兩會”召開前夕,他接受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配套改革和系統政策跟進到位,是推動“雙減”政策走深走實的重點。
調研過程中王越群發現,在“5+2”(每周5個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時提供課后服務)要求下,教育部門和學校及廣大教師的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專業水平與能力的提升難以保證。此外,雖然工作量加大,但基層教師待遇并沒有提升,也是很多學校實際存在的矛盾。
同時,部分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有些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存在變相增加學生作業負擔、難度不減反增、變相考試排名等現象;多數縣(市、區)在落實“家校共育”時制度與機制很不到位,優良教育生態尚未完全建立。
王越群表示,“雙減”是撬動新時代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一個“小切口”,是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的教育發展戰略問題。他認為,應通過多方協同形成落實合力,“要讓更多人認識到‘雙減’對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意義”。
王越群說,陜西省應該進一步加快推進經費投入保障、辦學條件改善、教師待遇提升、教師編制增加、職稱評審改革、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配套改革,為全省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家校共育’和落實‘雙減’相輔相成、聯系緊密,其中,家長承擔主體責任,學校發揮重要作用,但很多人對此的理解遠遠不夠。”王越群說,今年他將重點關注“家校共育”理念的傳播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落實,希望通過努力加強宣傳教育力度,用更系統、專業的宣講推動“家校共育”落地生根。(記者 凌旎)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