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使命、建言獻策、促進發展、服務群眾。”十年履職路上,省政協常委、西安建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劉勇一直用十六個字座右銘鞭策自己答好履職答卷。
從調研躬身而行到會場積極建言,從《關于我省古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建議》到《關于我省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貿易的建議》……十載春華秋實,劉勇用拳拳心履行委員職責,為民生呼吁,為發展助力。
這十年 做好人民的傳聲筒
“當時就想著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都提出來,一口氣寫了6份提案。”回憶起撰寫提案的“初體驗”,劉勇說,內心剛開始還有一些忐忑,“也不知道自己在提案中提的那些問題,相關單位會不會重視和回復……”
當“呼聲”得到“回音”,劉勇意識到,這些提案背后代表著的是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我要積極履職盡責,努力做好人民的傳聲筒!”從此,他開啟了十年建言之路。
“在省十一屆政協履職期間,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關于我省古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建議》的提案。”出生于咸陽市禮泉縣官廳村的劉勇,從小聽著古戲民謠長大,那些隨處可見的木雕、磚雕、石雕,那些掩映在千年古樹下的明清建筑,都為他日后的事業埋下了伏筆。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正在逐漸消失的古村落。”為了挽救瀕臨消失的歷史遺存,劉勇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我省古村落保護與利用的建議》的提案,建議我省加強對古村落和民俗、民間技藝的保護,打造陜西鄉村文化特色品牌,讓古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的活力。
情牽鄉村,心系城市發展。十年來,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他見證了行業的更迭成長,“城市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發展,我們也不再滿足于鋼筋水泥的重復壘砌,而是下足‘繡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質。”
劉勇錨定了新的奮斗目標:如何通過城市建設增強群眾的幸福感?
善于從身邊發現問題的他,觀察到了一件小事:一些小區附近的“犄角旮旯”,被改造成了景色宜人的“口袋公園”,但其規劃設計暴露出的“美中不足”,讓他如鯁在喉。
為此,在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劉勇提交了《提升西安市區口袋公園品質,助力高品質生活的建議》的提案,建議改進口袋公園的整體規劃和設計,在兼顧觀賞性與功能性的同時注重人性化;突出口袋公園主題、彰顯城市品格,為群眾增添幸福感。
城建、三農、文化、經濟……細數十年來劉勇撰寫的上百份提案,他的關注視野朝著更廣闊的領域延伸。
這十年 建務實之言 獻睿智之策
近年來,中歐班列為陜西搭建起更具國際范的貿易通道。然而,劉勇在調研中發現,粗放式貿易方式制約了外貿的發展,“以西安市為例,當地水果資源種類豐富,產量大、質量好,價格遠低于國外,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鮮、石材等價格也低于國內,這些資源需要更精確對接。”
為促進我省外貿提質增效,在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劉勇提交了《關于我省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貿易的建議》的提案,建議依托我省各地優勢資源,加強跨國貿易,將西安打造成國際性交通商貿樞紐和國際運營中樞,充分發揮中歐班列長安號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促進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推進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敏銳觀察,深入思考,靶向建言,劉勇坦言,寫好提案的秘訣就是要“多觀察、多傾聽、多請教、多調研、多動筆。”
問及如何在繁忙工作之余撰寫高產提案,他說:“要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和信息化便捷工具。”
“建務實之言、獻睿智之策,提案要有前瞻性和時效性。”十年來,親眼見證自己的一件件提案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落實,成為助推社會發展進步的正能量,劉勇說:“履職盡責、建言獻策、促進發展,既是政協委員的職責,也是政協委員的情懷,更是政協委員的期待。”
十年來,多次獲得省政協優秀提案表彰和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點贊,多件提案得到省上領導批示……劉勇表示,“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提案落地生根,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各界導報記者 趙婧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