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田縣政協
為挖掘弘揚藍田鄉約文化,加強社會治理,發揮《呂氏鄉約》在新時代的社會價值,加快“五有六好五示范”綠色藍田幸福家園建設,2022年5月,藍田縣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及呂氏文化研究人員,對“呂氏鄉約及其應用價值”情況開展專題調研。
《呂氏鄉約》也稱《藍田鄉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鄉約,對鄉村治理產生了深遠影響,“開關中風氣之先”。《呂氏鄉約》發源于藍田,是藍田眾多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藍田縣深入挖掘傳承鄉約文化,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理、文化旅游、鎮村發展過程中,把弘揚鄉約文化作為重要抓手,按照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緊緊圍繞藍田鄉村振興戰略和藍田縣鄉約傳承工程,將弘揚鄉約文化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以建設新鄉約示范學校、示范社區和示范鄉村為突破,通過建設藍田新鄉約傳承志愿者服務隊伍,廣泛開展“立鄉約塑民風”活動和以“六治”為主要內容的“楓橋+鄉約”警務模式等工作實踐,有力推動了全縣農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斷提升,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文旅融合發展和鎮村治理。
存在問題
一是《呂氏鄉約》挖掘宣傳還不夠深入。藍田縣三里鎮喬村是《呂氏鄉約》的發源地,雖然《呂氏鄉約》傳承至今已有千年,但因散落民間,對鄉約整理宣傳還不夠,鄉約文化傳承還不廣泛,傳承鄉約文化的人員不足,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等活動開展不夠經常。
二是對《呂氏鄉約》探索融合不夠深入。與相關院校、專業研究人士合作探索《呂氏鄉約》新時代價值還不夠深入。《呂氏鄉約》在促進文旅融合、鎮村治理等方面還不到位,涉及領域不寬。
三是《呂氏鄉約》基地建設還不夠健全。藍田縣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基地傳承鄉約文化,但規模較小;《呂氏鄉約》傳承教育規劃設計不到位,“四呂”故居舊址、鎮村《呂氏鄉約》教育基地、鄉約館建設還不健全。
四是鄉約文化傳承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自2016年起,藍田縣深入挖掘《呂氏鄉約》中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有力推動了鄉村治理、城鎮社區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但因與學術界沒有建立起長效溝通機制,導致許多好的經驗沒有得到總結和推廣。
五是推進鄉約實踐落實、落小、落細仍需下功夫。進一步找準鄉約文化與建設文明校園、幸福家園、和諧社會的切入點,在鄉約文化向村組延伸、打通鄉約基層實踐“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做得還不夠。
意見建議
鄉約自誕生就為鄉村社會整合提供了一種組織范式。《呂氏鄉約》的對外影響力大,它不僅在藍田呂氏一族實施,而且還在整個關中地區推廣,是優秀鄉賢文化促進鄉村治理的成功實踐。我們要以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為目標,進一步發揮《呂氏鄉約》的新時代應用價值,以鄉規民約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建設文明鄉風,推動《呂氏鄉約》和《藍田新鄉約》在基層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大力宣傳,擴大鄉約對外影響。多措并舉,大力宣傳《呂氏鄉約》和《藍田新鄉約》,各鎮(街)村在群眾集中地方設立“鄉約墻”,加強宣傳人員力量,深入挖掘《呂氏鄉約》時代價值和文化內涵,拍攝以鄉約文化精神等為主線的專題片,編印《藍田縣新鄉約》繪本等鄉約普及資料,做到鄉約文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二是積極實踐,探索鄉約基層模式。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藍田縣鄉約傳承工程,將弘揚鄉約文化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以建設新鄉約示范學校、示范社區和示范鄉村為突破,通過擴大藍田新鄉約傳承志愿者服務隊伍,探索打造“藍田新鄉約基層實踐模式”。
三是爭取資金,推進鄉約基地建設。多方爭取資金,聯系專家團隊,科學規劃設計,建立“四呂”文化展覽館。在全縣各鎮(街)、村建立鄉約館,更好地傳承鄉約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立公約、定規矩,找問題、議措施,推進青少年道德教育,進一步促進鎮村工作開展。
四是加強研究,推動鄉約文化挖掘傳承。大力培育《呂氏鄉約》文化旅游品牌,加強研學開發,與相關院校、學會、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充分挖掘《呂氏鄉約》文化內涵,以各景區、文化站、鄉村為載體,打造白鹿原影視城等非遺工坊、《呂氏鄉約》文化展示點,把鄉約文化注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之中,打造文旅融合示范村,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五是拓展延伸,加快基層鎮村治理。發揮好“新鄉賢”及“鄉規民約”在農村矛盾糾紛化解中的應有作用,立足工作實際,進一步宣傳好“楓橋+鄉約”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成功經驗,制定建立鎮(街)村組“立約、傳約、行約”鄉約傳承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鎮村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