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實習記者 王雅 記者 韓永國)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回顧咸陽市政協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各界人士,緊扣中心任務,在促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留下的閃光足跡,各界導報刊發“75人話75年”系列報道,深情講述咸陽故事、政協故事、委員故事,激勵廣大政協委員同心建功新時代、闊步奮進新征程。
咸陽市政協委員、咸陽正宏石化物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濤
“這些出席證,是我參加政協會議以來的全部見證,我把它們一一保留了下來,日后再看,它們承載的是滿滿的回憶,也是對這段歷程的最好的紀念。”一張張泛白的出席證整齊有序的掛在墻面上,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張濤委員一路走來為政協事業付出的點滴心血,以及那些充滿激情與智慧的議政瞬間。
近年來,張濤在大量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提交了45件提案,涉及促進民營企業發展、豐富社區文化、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重要領域,其中他提交的《關于持續推進治污降霾綜合治理的建議》《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提案》等十多件提案被政協評為優秀提案。他也多次被咸陽市政協、秦都區政協評為“優秀政協委員”。
張濤在走訪中發現咸陽市沈家小區、彩虹小區、嘉陽小區等由于時代問題設計標準低,維護、保養、服務不到位,到現在市政設施老化,公共服務缺失,給人民群眾生活造成諸多的不便。咸陽市雖然經過幾年的大力宣傳和改進措施,但是,推進速度慢,成效不顯著,群眾意見大。
于是,對于如何進一步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張濤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性的建議。他建議,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建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共商、共謀、共建、共贏、共創”機制。根據小區的具體情況,制定差異化改造政策。及時引進國內有實力的房地產公司,升級提升小區的品位;結合小區實際情況,現場勘察,征求群眾意見,充分論證方案,科學精準規劃設計,制定改造方案并組織實施,重點地解決停車難、雨污水堵塞、環衛設施差、小區治安無保障等問題,徹底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基本問題,快速推進。同時,加裝電梯解決老年人“出行難”“難出行”的的問題,助推養老體系完善。
在履職期間,張濤始終將初心使命牢記于心,積極參政議政。通過提案和發言等形式,為民眾發聲,為咸陽市建設出謀劃策。咸陽市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張濤代表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作《搶抓秦創原戰略機遇 加速“雙鏈”融合發展》發言。建議加強高新技術協同創新頂層設計,完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投資高新科技產業,加快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
此外,張濤多年來熱心公益,奉獻社會,除了以個人名義捐款外,及時發動界別委員捐款5萬元和價值6萬元的物資,向一線工作人員送去5000元慰問品,組織撰寫詩歌五十余首、楹聯十余副。積極參加助力脫貧攻堅和愛心助學活動,被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百名身邊好人”等稱號。
“政協委員是聯系群眾的橋梁與紐帶。”張濤表示,未來將通過調研、走訪等方式,多渠道傾聽民聲、體察民情,使委員工作室成為社情民意信息的重要來源,成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連心橋”,讓群眾能夠常態化、更加真實的聽到政協的“聲音”,看到政協的“身影”,感受到政協的“作為”。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