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又是一年兩會時。過去一年,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都關注了哪些領域?新的一年帶來了哪些建議和提案?大家都充滿期待。在兩會召開前夕,起點新聞·西部網記者對話代表、委員,談一談他們一年來的履職感言,說一說新一年的心中期盼。
“陜南茶葉歷史悠久、品質上乘,是當地農業的特色稟賦資源,對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發揮著重要作用。”陜西省“兩會”召開在即,陜西省人大代表、陜西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為國在工作之余,不斷修改并完善自己的建議。他告訴記者,今年陜西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他還將為陜西茶產業鼓與呼,推動用立法形式保障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名從事茶產業工作的基層人大代表,張為國見證了陜南當地茶產業的發展變化,從傳統的粗放型種植和生產模式,慢慢發展為種植、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然而在實際調研中,張為國也發現了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目前,茶產業發展依然存在整體水平不高,加工技術相對落后,產品鏈條短的問題。品牌宣傳、市場推廣更是短板,亟需加大力度突破瓶頸。”
張為國認為,由于地理環境、經濟條件等因素影響,陜南茶葉規模化、標準化作業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他表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解決農民就業問題,通過企業發展推動產業發展,再依靠產業發展解決農民就業。
“我認為應該持續加大對陜南地區茶產業的綜合投入,以立法形式規范經濟主體行為,破解當前制約陜茶發展的難題,打出陜茶品牌,從而提高群眾的收入水平。”張為國說。
從2024年4月開始,張為國與多位省人大代表花了半年時間赴貴州、福建考察調研,學習更多先進經驗,并多次往返于漢中、安康、商洛、咸陽地區,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收集的意見形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并在陜西省人大專題會議上進行了匯報。
在今年的陜西省“兩會”上,張為國希望能通過此前的調研成果,推動陜西茶產業條例的制定實施。與此同時,他還建議圍繞2023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實施成果進行系統性調研,開展綠茶制作工藝申報國家非遺、茶產業專題咨詢、茶品牌建設年活動等,不斷提升陜茶市場影響力。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覺得不能‘代而不表’,也不能‘表而不代’。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一定是為人民。首先要把群眾的呼聲反映上去,其次要帶好頭,在產業推動方面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張為國說。(記者 陳嘉欣 楊晏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