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部委加大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力度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日透露,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五部委日前發布了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種養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業農村廢棄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對流域水質的污染顯著降低。農村垃圾污染處理、衛生廁所普及率等都將顯著提高。
發改委表示,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相關省市不斷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資源開發強度大、生產經營方式不合理、歷史欠賬多等原因,農業農村面源污染仍是長江水體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未來將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進一步強化治理措施。尤其是長江經濟帶中的重要河流湖泊、水環境敏感區和長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更要提高治理要求。
據介紹,在未來的治理中,將優先解決沿江養殖污染和重點區域、敏感區域的污染問題,統籌推進種植業、畜禽水產養殖業和農村生活污染防治。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根本途徑,優化種養業布局和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全面推進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實現農業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
根據規劃,到2020年,實現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率提高到40%以上。規模養殖企業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大型養殖場要求2019年底前達到100%。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5%左右。
發改委表示,將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污染治理要求。將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沿線,丹江口庫區、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及其上游等重大工程區域,鄱陽湖、洞庭湖、洱海、滇池、巢湖、太湖和千島湖等匯水區,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區域作為重點治理區域,以縣為單位集中連片開展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全覆蓋、“拉網式”治理。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