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耦合共生
(經濟觀察)中國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耦合共生
制造業與服務業看似井水不犯河水,但兩者一旦完美結合,既能刺激經濟增長,又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作為全球制造業大國,中國為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
資料圖:工業類機器人自動演示作業場景。 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會議指出,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要順應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消費升級的趨勢,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制造大國的中國,服務業規模也日益壯大。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培育和促進服務業新經濟、新動能的發展壯大,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2018年達到52.2%,占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8年,規模以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3.3%。其中,與制造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發展勢頭較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壯大,為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供了更多的專業服務支持,有力促進了中國產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加速轉變。
與此同時,新一輪稅改及時打通了二、三產業間稅收抵扣鏈條,有力促進了制造業、服務業的分工細化和融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快速成長。
深化增值稅改革、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原來的50%提高到75%,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也能加計扣除,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升級發展賦能,支持創新驅動戰略。今年1到7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2.9個百分點。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重點稅源企業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6%。
在減稅降費政策的激勵下,中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制造業企業為提升核心競爭力,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日趨迫切。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認為,這相當于政府與企業共同負擔創新和研發過程中的風險,降低研發投入成本。減稅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從而增加技術創新的供給。
但生產性服務業仍是短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分析,跟發達國家相比,生產性服務業在整個服務業中的占比仍然偏低。生產性服務業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條件,應該推動兩者的融合發展。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需要人工智能來賦能。人工智能可以用在制造業的所有環節。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還在發展之中,未來其影響將超出我們的想象。(記者 趙建華)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