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鵬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上任后應有新作為,群眾對新官充滿期盼,也更希望“新官”把過去的“舊賬”處理好。
2018年12月12日,省政協“優化營商環境三級聯動專題民主監督”第二調研組在西咸新區和咸陽市開展監督調研,先后與西咸新區管委會、咸陽市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座談。座談會上,就有委員談到了“新官不理舊賬”的問題。
“有個企業之前在涇陽縣競拍到一塊土地,企業廠房建好準備投產之際,西咸新區成立,該處土地劃歸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理。而根據涇河新城的規劃,這家企業競拍到的土地需要收回重新規劃競拍。”省政協委員、阿聯酋華人華僑聯合會主席萬長青介紹,政府愿意賠償企業部分資金,但企業不滿賠償金額堅持要地,雙方堅持不下。
在以往企業家投資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會與企業家簽訂各種協議,包括對投資商的承諾等,但是有一些新官上任后,就對前任留下的“舊賬”不予承認,往往能拖則拖,甚至出現“賴賬”現象。
“原先當地縣政府招商時承諾某企業可以通過環評,但西咸新區成立后,產業布局調整,該企業環評沒有通過,無法投產。”一石激起千層浪,調研組成員討論起他們也曾接到過類似這樣的投訴。
提到優化營商環境,對基層政府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效能和誠信。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張雷認為,西咸新區正處于快速發展的上升期、關鍵期,如果處理不好之前的歷史遺留問題,將會嚴重打擊企業家的投資信心。一旦碰到地方政府“新官不理舊賬”的情況,企業家處于弱勢,往往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參與調研的委員們認為,政府在與企業簽訂合同時就應該考慮周全。當出現問題時,“新官”應該做好補償或補充協議等工作,讓企業理解政府、相信政府。
“優化營商環境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新官不理舊賬’的根源則是個別官員法律意識淡薄、契約觀念欠缺。”委員們普遍認為,要改變“新官不理舊賬”的困境,除了更新執政觀念、提倡責任擔當外,還需要制度方面的制約,改變過往的政績考核標準,才能為投資者保駕護航。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