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軍禮 王萬斌
2月22日晚,咸陽市兩會期間,杜組組等3名企業家委員在返回駐地酒店后,聚在一起開起“小會”,共話優化營商環境。
杜組組是一家醋廠的負責人,他開門見山地說:“加強環境保護的大政方針非常正確,但在具體實行中卻有很多問題。”他舉例說,相關部門在企業不清楚具體整改標準情況下,讓企業自糾自改,而整改后面對檢查往往沒法過關。
杜組組認為,由于環保政策沒有細化、沒有統一整改標準,環保執法存在“一刀切”現象,讓企業稀里糊涂就吃了啞巴虧。“省外許多地區會把整改標準事先告知企業,讓企業對照整改,如果仍整改不力才會被采取強制措施。這些做法值得陜西學習。”他說。
咸陽市政協委員、企業家陳吉祥對此建議,細化環保法、明確整改標準,向社會廣泛宣傳,讓企業明明白白規范生產,避免失誤“踩雷”。
在談到招商引資工作時,咸陽市政協委員祝海峰認為,招大商、招優商固然重要,但要避免“招來女婿氣走兒”。“外地招來的企業‘高大上’,本地也有不錯的‘潛力股’。”他說,“本土企業在本地適應能力強,回饋家鄉熱情高,應該受到同等禮遇。”
祝海峰認為,在招商引資中,還應該注重產業帶動性,讓招來的企業和本地企業能配套,形成產業集群,產生“招來一個、帶動一片”的發展效應。
“政府要重視處于成長期的小企業。”他舉例說,華為靠21000元起步,現在卻成了“中國名片”,因此不能小看小企業,在扶持大企業的過程中也要扶一把小企業,“既要皓月當空還要群星燦爛”。
因為從事高新技術型企業,祝海峰對人才渴望尤為強烈。他建議政府引導有鄉土情結的人才返鄉服務社會。在“引回來”的同時,還應該給當地人才“補血”,讓當地經營、專業人才可以“滿血”成長。
“人才不僅要引得來,還要管得住。”杜組組認為,因為缺乏個人誠信檔案等制約因素,許多企業對招進來的人才很難知根知底。他認為企業應該和人社部門合作,共建人才信息檔案,讓企業明明白白用人。
“確實有‘東廟不要西廟當方丈’的用人案例。”陳吉祥說,這個全國企業用人共性問題應該在更高層面呼吁呼吁。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