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稻糧滿倉,秋茶飄香,魚蝦肥美,在素有“西北小江南”的漢中,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畫卷正在上演。據了解,全市目前農業增加值204.5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94元,鄉村振興迎來好勢頭。
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漢中市稅務局圍繞鄉村振興發揮稅收職能,堅持以稅惠農、以稅扶農,提供精細精準稅收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稅務力量。
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
專屬管家護航大米走出山溝溝
秦嶺深處的略陽縣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早晚溫差大,獨特的環境孕育出高山冷水米特色產業。據了解,略陽縣高山冷水米種植面積達4525畝,種植戶2710戶,與普通水稻相比增收900多萬元,成為略陽縣振興路上的主導產業。
略陽縣金禾實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訂單模式,輻射周邊8個鎮13個行政村,幫助農戶在家門口致富,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我們公司產品主供盒馬鮮生、抖音等10余家線上線下銷售平臺。”金禾實業公司負責人周強介紹到,“多虧稅務部門的精細服務,上門宣傳涉農優惠政策,手把手輔導我們進行減免申報,光是今年就享受了28.3萬元的優惠政策,減免下來的真金白銀都投入到新品種引進、廠房建設、設備更新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大米品質,更能帶動咱們農民增收致富。”
在漢中,像金禾實業這樣的糧食加工類企業不在少數。漢中稅務部門充分利用“稅務管家”制度,及時梳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精選業務骨干為企業提供“滴灌式”輔導和個性化服務,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稅動力”。
上門宣傳講解稅收優惠政策
點單服務幫扶茶葉變“金葉”
“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走進漢中市南鄭區牟家壩鎮遠山眉茶廠,茶農們正忙著采摘新芽。近幾年,南鄭區聚力秋茶產業發展,開發出白茶、茉莉紅茶和桂花紅茶等市場新寵,新品年產270余噸、產值1.2億元,幫助1.4萬戶茶農增產增收。
南鄭區遠山眉茶葉合作社積極發揮基地示范作用,帶動周邊130余戶茶農的茶葉種植和生產,有力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南鄭稅務部門聚焦鄉村產業振興靶向發力,依托智慧化“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企業線上發布需求,稅務干部‘接單’上門服務,將稅惠政策精準高效送到茶園廠房。
“我們是個農村合作社,也不了解能享受啥政策”,遠山眉茶廠辦稅人員姜雯為難道。在收到納稅人的“點單”后,南鄭區稅務局志愿服務隊立馬前往企業開展稅費輔導。“稅務干部多次上門向我們講解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六稅兩費等優惠政策,讓我們享受到了6萬多元的減免,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小合作社來說,幫大忙了。”
目前,漢中茶園面積130萬余畝、綜合產值370億元,新研發茶產品30多個,已經成為全省單項冠軍產業。漢中稅務系統全力支持茶產業發展,針對茶企離城較遠、采摘季忙的現實問題,延伸線上服務,依托征納互動平臺、對外公開電話進行線上答疑,輔導納稅人利用電子稅務局、陜西稅務公眾號“指上辦稅”,為企業送去定制套餐,助力茶農們走穩走好生財“新茶道”。
走訪企業問計問需 了解生產狀況
政策找人助力稻漁漲“身價”
這邊犁田耕地,那邊捕魚抓蝦,漢中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漁綜合種養,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聚寶地”。
“多虧有稅務部門讓我們及時享受到各種優惠政策,算下來減免了8萬多,為我們省了不少資金。省下來的錢我們準備維修基礎設施,再請個教授指導種養技術,稅務部門這一舉讓我們三得。”城固縣豐旺稻漁合作社負責人張雷表示。
在了解到農企存在辦稅流程不熟悉的問題后,城固稅務部門迅速組建助農幫扶團,整理涉農政策“大禮包”向企業、合作社發放,派出“宣傳員”到農戶家中、田間地頭“一對一”解讀政策,送上便民辦稅聯系卡,為產業發展增添稅務動能。
“傳統水稻畝產1200斤,收購價1塊3,一畝能賣1600多元。但通過稻漁綜合種養出來的優質水稻,訂單價能到1塊9,每畝多收600多。蝦也很肥,批發每斤22塊多,比普通蝦價高出不少。”豐旺稻漁合作社社員介紹道。
據了解,漢中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0.64萬畝,遍布全市11個縣區,惠及農戶8萬余人,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一,已成為漢中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同時也成為漢中稅務系統的重點服務群體。針對涉農企業普遍存在的政策不熟悉、涉稅辦理流程不清楚等問題,漢中稅務部門量身定制“政策禮包”,主動提供前置性、精細化、個性化的輔導服務,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賦能鄉村土特產變成“致富寶”。(王鑫劍)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