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姣姣
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子長模式”、緊密型立體化整體托管的“洛川托管模式”、組建緊密型醫療集團的“延安樣本”……近年來,隨著醫改持續深入推進,延安醫改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次在全國性會議進行交流和推廣。
延安醫改工作緣何會走在全國前列?日前,記者跟隨“健康陜西媒體行——走進延安”中省媒體采訪團來到延安,探訪革命老區的醫改之路。
“子長模式” 破解看病“貴”與“難”
子長縣李家岔鎮77歲的郝大爺最近外出不小心跌倒,導致右側胳膊疼痛多日無法正常抬舉,經過醫生診斷后發現有輕微腦梗塞,便留在子長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郝大爺說:“醫院住了三天胳膊就能舉起來了,在縣醫院看病方便家人照顧,以前生病就得扛,現在住院也花不了幾個錢嘍。”
2008年6月,以“平價醫院”創建為主要內容,子長縣人民醫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10年來,醫改讓全縣27萬多群眾親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便捷服務。
數據顯示,與改革前相比,子長縣醫院住院、門診平均費用分別下降37%、40%,2017年全縣縣內就診率達90.14%,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在子長縣瓦窯堡鎮徐家洼村村衛生室,村醫路樂樂介紹,村衛生室現在由欒家坪衛生院直接管理,所有藥品都是縣級統一采購,實行零差率銷售,上半年門診人數達850人次。
“按照‘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預防在基層’和‘把90%的病人留在縣域內就診’的改革目標,我縣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始終堅持‘三醫聯動’,扎實推進縣鎮村三個層次的綜合改革。”子長縣衛計局副局長強建東說。
延安市醫改辦主任、市衛計局副局長劉雁冰介紹,延安是全省最早實現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的地級市,2011年全市13個縣區全部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與改革前相比,全市縣級公立醫院門診、住院人次平均增加18%以上,住院次均費用平均下降20%左右。子長改革模式被國家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洛川托管模式” 打通醫療優質資源下沉通道
“洛川縣醫院托管之后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今年64歲的洛川縣醫院退休職工侯金泉,退休后一直住在西安,近期因血糖高住進了闊別十年的縣醫院,對醫院發生的變化他由衷感嘆,“走的時候已經亂得不成樣子,現在和省城的大醫院沒啥區別。”
說起昔日“亂得不成樣子”,時任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托管洛川醫院的第一任院長李小龍回憶道:“當時洛川縣醫院由于縣財政無力支持醫療投入,加之醫院內部管理能力弱,人才嚴重匱乏,基礎設施簡陋,環境差,致使群眾怨聲載道,在延安13個縣區醫院中排名后位。”
2009年1月,洛川縣政府與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率先簽訂了為期5年的托管協議,全面啟動托管工作。實行托管后,醫院各項指標躍升至全市縣級醫院第一名。
整體托管的成功經驗,為隨后的改革提供了“設計藍本”,5年托管期末,省市有關部門決定組建延安醫療集團。2014年11月,在整體托管基礎上,洛川縣醫院順利加入延安醫療集團。
洛川分院院長白茫茫介紹說:“延大附院對洛川縣醫院托管是緊密型托管,延大附院派出的專家組長駐洛川縣醫院、覆蓋各個科室,持續開展全面技術幫扶。延大附院對洛川縣醫院的托管是從管理到技術的全方位、立體化托管,不僅派專家還派管理團隊,是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管辦適當分離的一種有益嘗試。”
通過整體托管及集團化管理,洛川縣醫院實現了二級醫院的三級管理,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花二級醫院的錢,享受三級醫院的服務”。2016年10月1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視察延安市醫改時,對“洛川托管模式”組建緊密型醫療聯合體、促進優質資源逐級下沉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市縣鄉互聯互通 密織衛生服務“網底”
“現在國家的政策好呀,鎮衛生院給村里一通知,我們根據時間安排就來了,給我們免費檢查十幾項呢。”8月2日一大早,家住洛川縣舊縣鎮、今年64歲的荊安民帶著老伴來到衛生院體檢,享受醫改帶來的惠民醫療服務。
“延安市率先在全省開展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創建,爭取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資金3.6億元,撬動了鄉鎮衛生院的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已創建規范化鄉鎮衛生院51所,基層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延安市衛計局黨委書記、局長郝建東說,借助“健康扶貧”工作,全市實現了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全覆蓋,市級、縣級信息平臺建設已全部完成,實現了市縣鄉互聯互通。
現在延安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49個重點鎮衛生院開通了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醫療集團各分院依托總醫院建立了遠程影像、心電診斷等技術共享中心,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技術支撐,補充基層人才、技術的不足,群眾有了健康“守門人”。
洛川縣舊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曉東說:“縣鎮一體化工作開展以來,縣醫院多次來我們醫院調研,通過‘傳、幫、帶’方式,全面提高我院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開通遠程會診,為我們院配備心電工作站,實現心電圖實時上傳、及時分析會診,真正讓群眾‘交一級醫院費用,享受二級醫院服務’。”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