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省氣象局發布2018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18年陜西先后出現了寒潮、暴雪、暴雨、高溫等災害性天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
1. 4月2~7日陜西中北部強寒潮降溫天氣過程
4月2~7日,陜西大部日平均氣溫降幅在9℃以上,日最低氣溫降幅達6~17℃,全省49縣(區)達到寒潮等級,10縣(區)達到強降溫等級。受寒潮降溫天氣影響,陜西主要林果區最低氣溫降至0℃以下,蘋果、梨、核桃、獼猴桃、櫻桃遭遇嚴重花期低溫凍害,導致減產絕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7月9~12日陜西大范圍暴雨大暴雨天氣過程
7月9~12日,陜西出現一次強度大、范圍廣的降水天氣過程,強降雨主要分布在陜北中北部、關中西部、陜南西部,其中4個監測站累計雨量大于200毫米,最大寧強青木川達263.6毫米,64個監測站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422個監測站累計雨量超過50毫米。共出現3個暴雨日,311站次暴雨,18站次大暴雨。暴雨致使陜西省多地發生洪澇,漢中、寶雞、延安等7市33個縣(區)25.6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5.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7億元。
3. 1月2~7日陜北關中暴雪冰凍天氣過程
1月2~7日,陜西大部出現大到暴雪天氣過程,全省 54縣(區)大雪,26縣(區)暴雪,27縣(區)日降雪量突破1月歷史極值。35個縣(區)最大積雪深度超過10厘米,最大達23厘米。受暴雪冰凍天氣影響,全省多處道路出現結冰現象,交通運輸受阻。降雪天氣還導致陜北、關中設施蔬菜遭受重度凍害,大棚受損。
4.夏季高溫范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
夏季全省共有68個高溫日,70個縣(區)出現高溫,共計1287站次。7月18~26日和8月2~15日的區域性高溫過程分別持續9天和14天,高溫站次分別達330和397站次,綜合強度為強高溫過程等級。旬陽、禮泉、蒲城等17縣(區)連續高溫日數在10~20天,19個縣(區)出現極端連續高溫事件,旬陽(20天)、禮泉(10天)連續高溫日數突破建站以來記錄。由于盛夏氣溫高、降水少,關中陜南出現了強伏旱。
5.8月20~22日關中陜南強對流暴雨大暴雨過程
8月20~22日陜西出現一次歷時短、強度大的暴雨、大暴雨天氣過程。強降水主要發生在21日下午到22日凌晨,全省共有17個監測站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最大漢中漢臺郭家溝達71.9毫米。強降水致使寶雞、咸陽、銅川等6市14縣(區)2.4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人,農作物受災1948.4公頃。
6. 11月24~27日關中霾、沙塵天氣過程
11月24~27日,陜西先后出現大范圍霾、沙塵天氣過程。全省共有109站次霾,其中26日范圍最廣,波及45個縣(區),關中平原7站連續4天霾。26日自北向南出現揚沙浮塵天氣,造成陜西多地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首要污染物均為PM10。
7.1月22~25日關中陜南暴雪冰凍天氣過程
1月22~25日,陜西出現一次大范圍暴雪天氣過程,過程降水量陜北南部0~4毫米,關中、陜南西部1~9毫米,陜南東部3~17毫米,洛南、商南、宜君、商州、華山積雪深度超過10厘米,最大洛南12厘米。暴雪天氣致西安、寶雞等地多條高鐵線路停運。
8. 關中陜南前汛期多雨時段開始早,雨量大
6月24日關中陜南進入前汛期多雨時段。6月24~27日,陜西中南部出現大范圍降水,監測區67站中有35站連續3天累計降水量大于等于25毫米。24日為前汛期多雨時段開始日,時間較常年(6月30日)偏早6天。多雨時段內(6月24日~7月4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0.9毫米,較常年同期(37.9毫米)偏多53毫米,為1961年以來僅次于1978年的第二多年。持續降雨致使漢中、商洛、安康等6市21縣(區)發生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8528.73萬元。
9. 11月13~15日關中霧霾天氣過程
2018年11月13~15日,陜西出現一次霧霾天氣過程,主要影響區域位于關中地區,共12站次霾,關中大部空氣質量較差,西安、咸陽能見度持續偏低。此次霧霾天氣,造成設施農業冬春茬蔬菜秧苗生長受阻,發育緩慢。
10. 4月12~14日關中陜南出現春季第一場透墑雨
4月12~14日,關中、陜南出現春季第一場透墑雨,過程降水量關中、陜南西部25~60毫米,陜南東部5~25毫米,其中寧強、南鄭、漢中、城固等4縣(區)過程降水量大于50毫米,62個站過程降水量大于20毫米,為陜西今年春季第一場透墑雨,出現時間接近常年(4月12日)。(傅正浩 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