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良委員:教育需要不斷適應社會的變化
全國政協委員張仁良。
“我們不要政策,也不要資金。”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進行分組討論。在教育界別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拿過話筒時首先“聲明立場”。身為香港扶貧委員會的主要成員之一,擁有近十年扶貧經驗的張仁良認為,“教育是扶貧的關鍵所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有著優良的教育傳統,但是現在內地和香港面臨的共同問題,就是如何讓教育不斷適應社會變化,培養出更多具有開放性思維的老師。”
徐安龍委員:以中醫學問培養村醫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徐安龍。
3月5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醫療衛生界別討論會場,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安龍在談到基層醫療需求時講了個故事。他說,有一年,自己帶著學校老師到銅川市耀州區孫家原村義診。義診從早上開始,到了晚上9點鐘還結束不了。
“到了晚上,大家拉著電線桿連上燈,老百姓奔走相告,周圍方圓幾里,還有人專門騎著摩托車,帶著一家幾口來看病。”徐安龍感慨道,那次義診讓他深切感受到基層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
“優質醫療資源如何下沉。作為我們學校來說,就是既要培養頂尖的創新人才,也要培養基礎性人才,也就是‘兜底’人才。”徐安龍說,由于中醫在培養醫生的時候是以全科方向來培養的,所以中醫更有可能完成“兜底”工作。他建議,可以在農村建立鄉村中醫中心,通過鄉村中醫中心來培訓村醫。通過各種教育體系,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體系,培養一批優秀的村醫,使他們掌握基本醫療技能,用簡單的方法解決很多問題。
記者了解到,2017年3月,銅川市人民政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七臨床醫學院暨孫思邈醫院正式開診。
各界導報特派北京記者 唐 冰 攝影報道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