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秋委員
□記者 謝昊天 康斌
自2007年開始,漢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對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大規模的普查和名錄建立。截至目前,漢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計92項,其中6項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5項進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著漢中人民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狀態,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價值,是漢中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劇,傳統的生活方式不斷遭受沖擊,誕生于傳統生活方式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面臨著逐步消失的局面。”在漢中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上,漢中市政協委員、漢臺區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愛秋說。
“建議在幼兒園大力推行漢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課程園本化建設,力求從教育的起始階段對漢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打下堅實基礎。”張愛秋說,讓幼兒從小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逐漸了解家鄉歷史以及文化發展的過程,也是保護、傳承文化的一種途徑。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比較抽象的,張愛秋建議,在幼兒園課程設計中,要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興趣愛好、年齡特征等選取不同的主題,在不增加幼兒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把相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有機滲透到現有的課程。同時,還應注意創設具有濃郁文化氛圍、富于審美性和可操作性的幼兒園環境,豐富幼兒的審美感受與體驗,激發幼兒對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課程的認同和喜愛,吸引幼兒關注并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當中。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