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3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
■投入資金65.1億元,幫扶村9239個,幫扶貧困人口143.86萬人
■25家企業獲評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
■前三季度非公及非公控股企業稅收收入占全省的80.5%
12月15日,記者從省工商聯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共有8583家民營企業進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臺賬管理系統,4年投入幫扶資金65.1億元,幫扶村9239個,幫扶貧困人口143.86萬人,企業參與數和幫扶村數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2016年5月4日,陜西啟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在幫扶過程中,民營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特點,突出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據統計,在投入的幫扶資金中,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占比分別為78.0%、12.7%,分別幫扶95.4萬、8.3萬貧困人口。
圍繞發展產業、提升就業,民營企業探索形成了利益聯動、就業創業、整村推進、托管經營、教育扶智等一系列各具特色、卓有實效的幫扶模式,涌現出柞水野森林公司、陜西中博農業、遠元集團、海升果業等一批先進民營企業。他們或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發展相關產業,通過統一技術、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訂單,和貧困戶形成利益聯動機制,帶動產業發展;或通過整村、整鄉大規模投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實施移民搬遷、興辦家庭農場、規模種植養殖,全方位提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或對貧困人口進行技能培訓,再安排就業……在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現場會上,陜西省工商聯連續兩年作經驗交流發言,全省共有25家民營企業獲評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民營企業。
“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民營企業充分發揮機制靈活、追求實效、市場應變能力強的優勢,找準‘窮根’、對癥下藥,深挖鄉村資源,發展產業增強‘造血’功能,保證了扶貧的可持續。”省統一戰線智庫專家、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濤說,相信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民營企業將繼續發揮更大作用。
長期以來,全省廣大民營企業家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面對疫情影響,非公企業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前三季度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達9505.59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為50.9%;1—9月,全省非公及非公控股企業稅收收入達2125.08億元,占全省的80.5%。(記者 劉居星)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