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陜西兩會召開在即。新的一年里,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們關注什么?他們又準備了哪些“好聲音”帶上兩會?我們一起來聽……
省政協委員、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吉發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 宋洋 趙昊)“文化、網絡等柔性經濟正在異軍突起,精品付費的習慣正在形成,文化消費的潛力亟待挖掘。”陜西兩會召開前夕,陜西省政協委員、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吉發在接受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今年將提交3項和文化有關的提案,分別為黃河文化傳承、發展,文化消費水平提高以及優化文化志愿者服務管理機制。
劉吉發表示,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源點、主干,千百年來,陜西已經成為黃河文化的集散地,因此,傳承、保護和發展黃河文化,陜西責無旁貸。
劉吉發還談到了近期走紅的影視劇《裝臺》《大秦賦》,認為這兩部劇受到觀眾追捧,彰顯了陜西傳統文化的價值,起到了一定的文化傳播作用。“但這還遠遠不夠。文化、網絡等柔性經濟正在異軍突起,精品付費的習慣正在形成,文化消費的潛力亟待挖掘。”
劉吉發認為,文學作品作為一種表達文化的產品,在文化的產業鏈上屬于初級形態。如果把文字深加工成影視作品,轉化力度才能增強。陜西有“影視陜軍”“文學陜軍”等,如何利用好深厚的文化資源,提升文化產品加工的品味、層級,這需要有很好的創意。
“我們應該整合資源,形成‘政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體制機制,努力把地下文化地上化,結果文化過程化,單一文化多樣化,傳統文化現代化,通過不停地轉化充分發揮陜西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只有這樣,文化消費才能真正振興。”劉吉發說。
此外,結合本職工作和履職調研,劉吉發告訴記者:“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將更好推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因此,我提出要發展公益性文化,提升文化志愿者服務管理機制。”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