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陳雪
受理城市管理案件228184件,結案率85.27%。這是延安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2020年的成績單。同樣是2020年,因為工作成績突出,指揮中心先后被省婦聯、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授予“巾幗文明崗”“信用體系建設先進集體”“最美志愿者服務組織”等榮譽稱號。
1月27日,指揮中心案件受理與監督科十分忙碌,即將運行的城市管理執法信息平臺還在調試當中。據悉,這是指揮中心2020年自籌資金建設的平臺,該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實現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和長效化。此外,指揮中心還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廳《關于開展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和聯網工作活動的通知》要求,第一時間打通了延安市數字城管平臺政務外網通道,并于同年5月將數字化城管市級平臺與國家平臺聯網,實現了延安市級平臺和國家平臺的互聯互通。聯網將為后期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市級與縣區的互聯互通奠定基礎,逐步實現“一網通管”。
2020年,面對管理范圍從原來的36.8平方公里,增至40.97平方公里,指揮中心縮減責任網格,將原來的92個責任網格調整為83個,并及時更新部件數據信息,新增47028個部件。
讓數據說話、靠數據考評、聽數據決策。結合工作實際,指揮中心重新討論草擬了《坐席員考核辦法》《監督員考核辦法》等制度。“我們大廳實施‘四會制度’,即每日業務交接會、每周業務交流會、每月業務分析會、每季度業務考核會。采取以考定崗,以崗定薪。”指揮中心受理大廳坐席員杜婷說,崗位不同,待遇不同,考核制度讓坐席員的業務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為案件精準派遣提供了支撐。
1月14日,指揮中心南市大隊網格監督員魏強上傳了南河濱路河堤野草燃燒的信息。當時,受理大廳值班長立即立案,并派單至水務部門。一個多小時之后,火被成功撲滅。由于當時泥土凍住,次日,有關部門又及時將焦泥進行了清理。
案件受理與監督科科長艾小花表示,由于延安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由行業標準升為國家標準,優化了業務流程,層級更明晰,架構也更加合理。投入的減少,更有利于工單的高效處置和反饋。“標準提升后,網格監督員的管理也會更加精細。”艾小花說,實現實時動態監控后,鼓勵網格監督員簡易案件隨手處理,強化監督員參與度,減少案件流轉成本。
網格監督員李林華來到指揮中心已有九年,她負責的轄區是從向陽溝沿長青路到黑龍溝。“我每天上傳10-15件案件。”李林華發現的問題,大多是非法張貼小廣告、店外經營、亂堆物料。系統標準提升后,李林華對于非法張貼小廣告等簡單案件,可以在上報信息后隨手簡易處置,無需再由坐席員進行立案派單,極大減少了城市管理的環節和成本。
為了提升效率,各大隊在日常巡查檢查的基礎上,增加了隨機抽查、軌跡查詢等方式進行補充。2020年,全年共獎勵網格監督員208人次,獎勵金額28822元;處罰95人次,處罰金額20389元。
大數據分析,是指揮中心在數字化管理中的創新。2020年,指揮中心共上報《數字化城管熱點周報》35期,得到了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贊譽。在此基礎上,指揮中心制定了會商聯席會議制度、城市運行數據資源共享機制、督查督辦機制、考核評價結果應用機制、事部件問題披露機制和公告機制等工作制度,確保熱點、難點問題得到高效解決。
指揮中心副主任杜月飛表示,指揮中心將始終踐行“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發揚城市管理“繡花精神”,不斷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強力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數字城管,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