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閆智)4月8日,記者從西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西安市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協調,聚焦民生領域和社會建設,推出一批全局性、創新性、普惠性改革事項。目前,已明確了10大領域、21個方面重點改革事項,并分解細化為116項具體改革任務。
十大改革領域務求真、實、細
今年,西安市將重點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民生體制改革、農業農村改革、市域社會治理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司法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推行重點改革任務市級領導領銜制度,充分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夯實主體責任,建立任務臺賬,細化目標舉措,強化組合配套,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
為進一步深化民主法制領域改革,西安市今年計劃修訂《西安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制定政協西安市委員會協商工作規則,加強新時代海外統戰工作。
同時,還將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加快構建社會治理新機制;開展新一輪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健全多層次農業保險保障體系,探索建設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教育、醫療、養老和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賦活經濟發展再“加碼”
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西安市今年將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著力破解發展難題。
——著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等五大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
——著眼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主攻方向,加大力度破解科技成果轉化不順暢、科技人才流動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推動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激發科技創新的倍增效應。
——著眼以改革促融合優結構,圍繞優化產業結構,聚焦產業鏈建設、價值鏈提升和服務模式創新,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制定全市推進“兩業融合”工作方案,以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此外,西安市還將以開放促改革,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更加有效的區域協同新機制,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一件事一次辦”更通暢
今年,西安市將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
——聚焦放權賦能,推動審批制度改革。深化現有“跨區通辦”改革,加快推進“同城通辦”“全省通辦”,圍繞關天經濟區、黃河流域、“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協同發展,積極推進“跨省通辦”。
——聚焦集成改革,深化“一件事一次辦”。聚焦公民個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在市級層面統籌推出“出生一件事”“機關事業單位入職一件事”“二手房交易一件事”等10個“一件事一次辦”套餐,推動企業群眾“一件事”,線上線下“一次辦”,實現更深層次“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
——聚焦服務優化,提升市民辦事體驗。強化工作聯動,推動數據歸集、系統打通實現更大突破,深化各級政務大廳“綜合窗口”改革,加大綜合受理審批系統應用。將“15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與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服務品牌相結合,推動全市100%鎮街、社區完成標準化建設,實現90%公民個人事項“身邊可辦”。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