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有年代的樓加裝了電梯,通了天然氣,還有了保溫“外衣”;一處年久失修的院落,鋪了新地磚,有了綠化,還設了停車位;一條走了幾十年的背街小巷,不僅變寬、變平坦了,還增添了許多特色小街景……
城市文明何以體現,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反映最直觀。近兩年,西安市在不斷總結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精準發力,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居住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截至2021年5月底,已實施改造1861個小區,建筑面積2539萬平方米,已完成改造老舊小區1836個小區,建筑面積2452萬平方米。這項與民生福祉相連和城市文明相系的工程,讓文明之花盛開在了西安的大街小巷、大院小區。
居民共建共享 文明新小區
從“臟亂差、老破舊”,到“洋房”一樣,位于文景路的棗園小區經過改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78歲的居民雷寶富回憶:“以前亂搭亂建、亂圈亂占的現象非常嚴重,來的朋友會開玩笑地問‘小區啥時候拆啊’。”
正如居民所說,棗園小區始建于1997年,是西安市最大的安居小區之一,長期以來存在屋面漏水、違章搭建、樓梯間雜亂、道路破損、綠化缺失、停車緊張、缺少照明等老舊小區的通病。
改造過程中,本著經濟、適用、美觀、便捷的原則,相關單位對改觀小區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善基礎設施、改優居住環境等28項內容逐一排查,對小區上下水管網、電力電纜等基礎設施進行更新改造。特別是在外墻節能改造過程中,額外增加了樓體挑檐、腰線、窗套等元素,豐富了建筑的立體感;在規整空調外機過程中,對所有空調管線進行線型梳理,并增加百葉外罩裝飾,整體提升了建筑風貌。
“值得一提的還有小區運動小廣場,從水泥地面升級為了塑膠地面。閑暇時候喜歡和老伙伴在這里打打乒乓球,曬曬太陽,幸福感十足。”居民賀師傅對于小區改造同樣豎起了大拇指,他補充道:“小區變得干凈整潔,跟‘洋房’一樣,大家也都在積極維護來之不易的新環境,一起共建共享文明新小區。”
嶄新街區環境吹來文明新風尚
老舊小區改造為一些院落換了“新衣”,播下文明的種子,也讓部分背街小巷重新煥發了生機,冰窖巷片區便是其中典型。
冰窖巷片區占地面積約15公頃,有7家單位、16個家屬院,涉及居民樓43棟,常住人口3033戶。區域內單位辦公與居民住宅交叉多、空間割裂封閉,沿街小吃門店立面破舊、門頭凌亂,周邊多為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區,管網老化,人居環境差。家在南廣濟街的市民黨兆豐對此感同身受,他告訴記者:“小巷子以前非常窄,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也比較多,周邊的硬件設施也比較老舊,整個區域感覺很不通透。”
針對這些問題,2018年以來,蓮湖區與市規劃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緊密協作,計劃通過七大類措施,將該區域打造成老城區環境提升樣本。先后對報恩寺街,冰窖巷東、西段及北巷進行提升改造,綜合實施道路拓寬、雨污管網分流、線纜落地、沿街住宅樓立面改造、防護網更換等項目,同時,動員駐地單位、物業提升沿街老舊小區的綠化,優化便民設施。
“如今再看冰窖巷,此前狹窄逼仄的背街小巷已不復存在,寬敞的雙車道使區域交通更順暢,沿街可見休息座椅、街頭綠化及小品,還有西安老照片的文化墻,使整條街道顯得更古樸、典雅,留住了城市記憶。”黨兆豐說道:“經過這一改造,亂停亂放的少了,還吸引來不少文藝的小店,相信煥然一新的環境,會為街區帶來新風尚。”
改造過程中滲透著文明新理念
宜居整潔、設施完善、和諧共享……老舊小區改造的成果有目共睹,而在重新回看其過程時,也同樣能發現其中體現著文明理念。浐灞生態區采取“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的方式,讓老舊小區改造以小區的“新”換來了群眾的“心”。
王珍英是浐灞生態區長力小區的老住戶也是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小區的大事小情,她都了然于胸。在小區改造過程中,王珍英一直充當著“中間人”的角色,一方面收集住戶意見,一方面與施工單位積極溝通并解答住戶疑問。
大到道路如何拓寬、車位如何增設,小到防護網是內裝還是外裝,每一項改造內容都會聽取住戶的意見,并且綜合意見制定個性化的改造方案。如今,小區不僅變美了,管理也更加完善。
把凳子搬到社區廣場上,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就小區居住環境提升改造等相關問題暢所欲言。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鐵塔寺路63號院利用社區“板凳會”成功解決了閑置空地該如何利用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樣的社區“板凳會”,也成為西安市推進和規范基層自治組織建設的創新實踐。“板凳會”是創建文明社區、基層治理創新的新品牌,是“末梢治理、為民服務”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的好方法。
據了解,在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中,我市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截至2021年3月,在已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中,合計更新老化管網753.4公里,鋪設小區道路410.3公里,實施外立面墻體保溫改造1353.5萬平方米,增加照明設施15637盞,新增消防器材32246個,新增停車位20422個,列入加建電梯計劃235部,加建完成85部,拆除違建1952處,屋面防水359.3萬平方米,新增小區綠化78.8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小區內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居住功能得到提升,景觀環境煥然一新,居民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記者 馮曉瑞)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