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陜西省統計局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氣候條件總體較好,夏糧喜獲豐收,夏糧及小麥總產均為21世紀以來第一。畜禽存出欄穩定增長,果、蔬、油料及中草藥材產量穩定,園林水果及茶葉產量保持高速增長,全省農業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夏糧及小麥單產均為歷史最高
今年以來,陜西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統籌推進“3﹢X”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建設,農業產業扶持、惠農措施落實到位,為全省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前三季度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304.19億元,增長5.5%。
陜西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推動糧食生產保豐收,制定出臺撂荒地、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整治等政策措施,全省糧食生產圍繞千方百計穩面積、多措并舉提單產策略,確保了糧食生產安全,全省糧食產量有望實現面積、產量雙增長。
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省夏收糧食面積1657.02萬畝,增長0.1%;產量470.60萬噸,增長3.8%;畝產284公斤,增長3.7%。其中:小麥面積1432.61萬畝,下降1.0%;產量424.60萬噸,增長2.8%;畝產296公斤,增長3.7%。夏糧及小麥單產在去年創歷史新高的基礎上,再創新高實屬不易,夏糧及小麥總產均為21世紀以來第一,夏糧及小麥單產均為歷史最高。
秋糧仍屬豐收年景
目前秋糧逐漸收獲,受陜北遭受嚴重伏旱、關中及陜南遭受強秋淋天氣影響,秋糧總體呈現面積增、單產降、總產降的趨勢,全省秋糧預計產量持平略降,但仍然屬于豐收年景。分區域來看,關中地區秋糧產量增加,但秋糧產量已經處在相對歷史高位,增長幅度有限。
秋糧生產有利主要原因是面積穩定增長,通過撂荒地、耕地非糧化治理,數十萬畝耕地復墾復種,同時玉米價格高位運行,價格引導種植結構調整,預計秋糧種植面積穩定增長。另外,多措并舉提高秋糧單產,良種覆蓋率持續提高,大力推廣玉米高密度種植,玉米種植密度不斷加大,有效提高單產水平。
經濟作物產量穩定增長
經濟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加快,油料作物播種面積下降,果蔬種植面積穩定增長,園林水果長勢良好,“菜籃子、果盤子”充足,市場供應穩定。
油菜籽喜獲豐收。2021年油料播種面積395.73萬畝,下降1.1%,其中油菜籽播種面積265.47萬畝,增長1.8%,產量38.64萬噸,增長4.1%。秋收油料播種面積130.26萬畝,下降6.6%。秋收油料主產區榆林遭受嚴重的伏旱影響,秋收油料產量下降,將導致全省秋收油料產量有所下降。因夏收油料產量占比大,且增幅較大,預計全年油料產量穩定增長。
果、蔬產量穩定增長。受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瓜果面積和產量增速有所加快。今年以來蔬菜市場供需相對平衡,未出現菜賤傷農現象。受強秋淋及疫情防疫影響,蔬菜價格明顯上漲。受設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快影響,今年瓜果種植面積增幅明顯,受上半年氣溫偏低影響,瓜果單產水平有所下降,前三季度累計產量241.41萬噸,增長1.9%。
中草藥材作為扶貧開發主推項目,在全省各地逐步形成了一批區位優勢明顯,品牌效應顯著的種植企業或基地,傳統種植區域陜南中草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前三季度累計產量47.09萬噸,增長1.9%。
拳頭產品區位優勢明顯
果業作為全省農業“3+X”戰略的重要支柱產業,全省持續推進蘋果的“北擴西進”和獼猴桃的“東進南移”,全省果園面積穩定增長,拳頭產品蘋果、獼猴桃和冬棗區位優勢明顯。當前,新增果園進入掛果期,園林水果總體長勢良好。今年為我省的蘋果“大年”,前期氣候條件適宜,坐果率明顯高于往年,雖然后期遭遇一定程度的干旱,但是黃土高原較好的蓄水性,能夠有效抵御干旱,對主要產品紅富士影響程度有限。隨著8月份降水的增多,旱情明顯緩解,為蘋果膨大提供良好的水肥條件。冬棗、葡萄及獼猴桃主產區氣候條件優越,產量保持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全省園林水果產量603.37萬噸,增長5.8%。
2020年末茶園面積增長3%,加上今年春季時間明顯延長,非常有利于今年茶葉生長發育,前三季度及全年全省茶業產量9.23萬噸,增長6.7%。
生豬價格持續下降
生豬生產受前期政府補貼、取消限養等激勵措施影響,大型生豬繁育基地大幅增加,生豬存欄恢復至常年水平,生豬價格上半年快速下跌后,持續小幅下跌。
省農業農村廳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29日,全省仔豬平均價格26.2元/公斤,已連續二十七周下降,累計降幅78.9%,同比下降80.9%;生豬平均價格12.0元/公斤,同比下降64.6%,連續10周下降,累計降幅22.4%;豬肉平均價格22.9元/公斤,同比下降57.7%;生豬價格從年初開始大幅下降,二季度末短暫上漲后,持續小幅下降,豬糧比價4.16∶1,處于歷史低位。 (記者 馬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