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日,《陜西省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陜西將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確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國家下達任務。全省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6.5%,水土保持率不低于70.51%。新增生態修復面積1267平方公里,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有望達到75%。在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方面,確保秦嶺區域森林覆蓋率不低于70%,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面積保護率超過65%,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50萬畝,建立“空天地一體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秦嶺衛星監測體系。
《規劃》明確,要統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促進形成城鎮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明確以黃河、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為支撐,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優化生態保護空間,建立健全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樹立“畝均論英雄”導向,建立“以獎代補、以補促建”的激勵約束機制,探索“標準地”等產業用地供給新模式,“十四五”期間計劃有效盤活存量建設用地35萬畝,大中型礦山占比達28%;助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流轉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5萬畝,重點保障國家和區域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用地需求;完善自然資源支撐體系,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加強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加強自然資源督察執法監管、統籌構建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深化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據了解,《規劃》對標對表國家規劃,系統規劃土地、森林、礦產、濕地等自然資源要素,注重與生態、農業、水利、林業等行業規劃銜接,是指導全省自然資源領域發展、布局重大工程項目、合理配置自然資源要素、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制定相關政策、深化落實自然資源領域改革的重要依據,對推動自然資源高水平保護和高效率利用,助推陜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李欣澤)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