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8月25日,在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駐村工作隊員卓等偉帶領下,記者來到安康市白河縣城關鎮幸福村。
蜜蜂基地、蜂蜜特產、加工廠房……走在幸福村的村道上,隨處可見近年來養蜂為村子帶來的變化。
“多虧了企業的幫扶,大家的日子過得幸福又甜蜜。”幸福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黃登國說。
2012年,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對幸福村開展幫扶工作,幸福村共有9個自然村,382戶1478人,其中106戶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幸福村靠著蜜蜂養殖,每年產蜜超過8噸,產值近百萬元,從貧困村變身“明星村”。
“村民從起初的為生活擔憂,到現在過上幸福生活,這10年真不容易。”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鄉村振興具體工作的后勤保障部部長程偉激動地說。
白河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縣城依山勢而建,大部分群眾居住在深山里。10年前的幸福村群眾,傳統農作物種植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由于山多林密耕地少,貧窮的陰影籠罩著這里。
“必須改變,要讓村民富裕起來。”村干部黃敘軍告訴記者,這是企業給大家的承諾。為了帶領大家富裕起來,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經過反復考察,給大家提出了養蜂致富的思路。
“起初也沒人相信,靠著小小的蜜蜂,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時任幸福村黨支部書記、養殖戶梁開澤說。
他是幸福村最早從事養蜂的人,養殖第一年就在企業幫扶下收入了2萬多元。現在,他已經養殖了200多箱蜜蜂,年收入將近20萬元,還翻新了房子。
在梁開澤的帶動下,村里家家戶戶都走上了養蜂之路。
梁昌喜曾經是村里的貧困戶,養活一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他的身上,常年外出務工,雖能掙一點錢,但依然不夠支撐家里的開支。2017年,在企業幫扶下,梁昌喜回鄉開始養蜂創業,經過自己的努力,從起初的幾十箱,后來逐漸發展到上百箱,年收入近16萬元,家庭生活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
“在養蜂路上,企業沒少幫助大家,不僅給大家引進新技術、改造環境,今年還在村里蓋好了基地,建好了廠房。”梁昌喜說。
今年,為了讓村民收入更穩定,在企業駐村工作隊的反饋和建議下,西安鐵路信號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5萬元,在村里建設了蜜蜂基地和蜂蜜加工廠。此外,企業還投資15萬元,修建了一條命名為“產業路”的大道,互通村子和產業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在蜜蜂基地里,記者見到上百個蜂箱整齊地擺放著,不時有工人進行巡檢。旁邊的蜂蜜加工廠里,工人們正在搬運已經打包好的蜂蜜,從采蜜、收蜜、加工、灌裝到最后的成品打包,都是在這里完成。
“支大姐,最近干得怎么樣?家里還好吧?”在加工廠參觀時,卓等偉熱情地向正在上班的村民支德香打招呼。
支德香家里有6口人,丈夫在外地務工,并沒有從事養蜂產業。但自從村里蓋起了基地和廠房,她就被聘請過來工作,每月能掙1800元左右。
近年來,隨著幸福村穩步走上富裕路,村里很多年輕人選擇回鄉發展。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學生汪福靜就是其中之一,她主動回到村里,從事產業振興科普工作。
“我們的土蜂蜜味道很好,村里還在縣上開了蜂蜜專賣店。”汪福靜說。
為了更好地銷售蜂蜜,幸福村還在企業的鼓勵下,推選出了幾位養殖大戶,在縣上專門開了銷售店,店里的蜂蜜系列產品頗受市場歡迎。
前不久,由于夏季干旱,河流水位下降。為保證蜜蜂基地里蜜蜂的飲水,在企業的建議下,基地還購進了專業的飲水設備,蜜蜂養殖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大山里的幸福村,每天都通過勤勞“釀”著甜蜜蜜的好日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