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建黨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總結、概括、提煉出的中國共產黨的特質寫照。黨的二十大把它鄭重地寫進大會主題中,寫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總綱中,是向全黨上下發出的又一次動員和號召: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進道路上,偉大建黨精神是激勵全體黨員干部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制勝密碼。作為奮斗在黨的統一戰線事業中的黨員干部,必須深刻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在不斷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中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精神密碼。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新文化運動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價值性在與各種社會思潮的辯論、爭論中逐漸顯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價值性在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的奮斗歷程中愈加凸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價值性在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探索創新中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新時代,統戰干部要深入系統地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的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最新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做到心中有真理、眼里有遠景,打牢理想信念的“定海神針”。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實踐密碼。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以往的哲學家只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有力的實踐性和強烈的使命感是馬克思主義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也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知行合一、家國情懷價值理念的相通之處。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改造社會的行動呼喚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統價值要求的雙重驅動下,把代表工人階級的部分性政黨成功地升級為“立黨為公”的使命型政黨,以“我將無我”的精神踐行國盛民富的使命與擔當,堅持不懈地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努力奮斗。新時代,統戰干部要胸懷國之大者,心中裝有人民,堅持以“十二個必須”為根本準繩,以團結奮進的昂揚斗志感染黨外人士,以勇于踐行的擔當精神引導團結統戰成員,不斷鞏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成為黨外朋友的“精神領路人”。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意志密碼。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首次提出“三個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共產黨員必須時刻保持的精神狀態。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風險增多、挑戰加大,統戰干部必須保持斗爭精神,堅持“外圓內方”,正確處理和把握好固守圓心和擴大共識的關系、把握好團結和斗爭的關系,不能礙于情面是非不分,甚至與一些社會上的反動勢力沆瀣一氣。要在關鍵時候迎難而上,敢于旗幟鮮明講政治,敢于與不當言論、反對言論公開辯論,做好統戰成員思想上的“防火墻”。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走向勝利的情感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面臨的時和勢、肩負的使命和任務發生的變化倒逼著統戰干部要不斷錘煉黨性,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心系蒼生的博愛心志傳導給社會各界的代表人士,把握好潛績和顯績的關系,處理好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關系,引導他們在參政議政、咨政建言中“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復出現的問題出發”建言獻策,彰顯社會精英的家國情懷,做好凝聚共識的“酵母素”。
作者簡介:王曉琎,女,陜西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 副教授
聯系方式:18092716253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