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黨雙忍
□ 記者 李榮 文/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林業部門切實履行興林草、興生態使命,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不斷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譜寫了生態空間綠色革命的新篇章。”省兩會召開之際,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全省林業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深綠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確立以增加生態產品、增強生態服務為主要任務,推動生態空間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未來五年陜西將整體邁向“深綠”
“未來五年,陜西在‘由黃變綠’基礎上將繼續推動北綠南美、整體‘邁向深綠色’。”黨雙忍說,未來五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6.6%,森林蓄積達到6.5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60%,濕地保護率50%,治理沙化土地面積429萬畝,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國土面積10%以上,建成深綠色陜西。
到2035年,推進“由綠向美”,全面建成具有陜西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全面提升,碳匯能力明顯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極大提升,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基本建成。到2050年,持續推進“由綠向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高效,生態產品更加多樣,生態服務更加豐富,高質量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全面建成。
黨雙忍介紹,為實現深綠戰略生態空間顏值達峰、生物體系達優、生態功能達強的目標,我省確立了“一山、兩河、四區、五帶”的生態空間治理格局。具體措施包括:落實森林草原濕地休養生息政策,促進生態系統自然恢復;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強風險管控能力,維護生態產品生產秩序;發展生態友好型經濟,拓寬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推進改革創新,激發生態產品發展活力;深入推行林長制,健全生態空間治理體系。
秦嶺國家公園各項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設立秦嶺國家公園,建設秦嶺國家公園,是陜西人多年的夢想。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我省一直在努力推動秦嶺國家公園創建。
2021年9月3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并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2021年10月19日,國家林草局批復同意陜西開展秦嶺國家公園創建工作。
“國家批復后,我省迅速行動并成立工作專班,扎實推動創建各項工作。”黨雙忍說,2022年3月,秦嶺國家公園創建通過國家林草局評估驗收。根據評估驗收組的反饋意見,省林業局修改完善《秦嶺國家公園設立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后報國家林草局。目前,省林業局正跟進對接國家林草局,及時完善相關材料,爭取秦嶺國家公園早日正式設立。
建設秦嶺國家公園,是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我省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270處。其中,國家公園1處、自然保護區60處、自然公園209處。按照有關方案,我省擬設立的秦嶺國家公園涉及我省秦嶺范圍6市21個縣(區),整合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風景名勝區65處,地質遺跡41處,規劃總面積約1.35萬平方公里。
全面筑牢生態安全防線
對于林業系統來說,防治外來物種入侵和防治林業重大有害生物尤為重要。近年來,省林業局高度重視林業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把有害生物防治情況納入林長責任體系,編制印發《陜西省秦嶺林業外來物種(動植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了重點區域的具體應對措施。
“對于陜西來講,森林生態系統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和風險依然是松材線蟲病。”黨雙忍說,在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方面,省林業局堅持“防輸入、防擴散、防反彈,清疫木、清疫情”的“三防兩清”總體思路,實施了一系列綜合防控措施,疫區數量、疫點數量、發生面積和病死松樹數量連續兩年實現“四下降”,松材線蟲病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美國白蛾疫情防控主要涉及西安市,通過采取監測排查、噴藥防治、檢疫封鎖等綜合防控措施,已整體實現無疫情。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黨雙忍表示,下一步,省林業局將按照相關規定,嚴格林木種苗引種審批,強化外來物種引種管理,充分發揮各級檢疫檢查站作用,把牢“外防輸入”關口,以各類自然保護地為重點,結合林草生態資源監測評價和日常巡護,組織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持續完善外來物種入侵防控體制機制,全面筑牢生態安全防線。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