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在西安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一輛輛完成組裝的新能源汽車即將下線。 西安比亞迪供圖
3月2日,在西安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重卡發動機組裝生產線上,工人正在組裝發動機。 記者 沈謙攝
汽車產業是陜西近年來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的支柱產業之一。陜西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汽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確定由省級領導干部擔任“鏈長”的商用車(重卡)、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工作專班。同時,陜西在新能源汽車推廣、營造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支持企業搞創新、做技改、提品質、樹品牌、擴規模,新項目建設不斷推進,技術創新不斷突破,新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陜西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鏡頭一 精準服務提升產業熱度
2月23日至24日,第六屆“一帶一路”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暨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協作大會在西安召開。從大會開幕到閉幕,陜西省工信廳汽車工業處負責人杜軍國與同事一直在忙碌——協調各市招商推介和各整車企業發布配套需求,搭建洽談平臺,推進各招引配套項目合作并在會上簽約。
杜軍國說:“為了辦好這次活動,大家籌備了3個月,雖說辛苦,但一想到能為陜西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累也值得。”
22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規模達160.7億元。還有一批總投資規模200億元以上的項目正在洽談當中。看到此次活動取得的成績,杜軍國十分欣慰。
今年春節剛過,西安慶安制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民找到省工信廳,希望政府部門幫忙牽線搭橋。原來,慶安制冷作為生產空調壓縮機的企業,看到當前陜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決心進入汽車產業鏈,為汽車空調提供空調壓縮機,但苦于找不到門路。
杜軍國詳細了解企業的需求后,立即深入慶安制冷生產一線進行調研,并對企業的技術能力、產品特點、產能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心中有數后,杜軍國又出面協調西安吉利汽車、泰德空調等汽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與慶安制冷負責人進行技術對接,很快,參與各方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隨著陜西新能源汽車不斷加速發展,杜軍國也越來越忙。為了全面掌握陜西汽車企業運行情況,陜西省工信廳汽車工業處和企業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對企業提出的困難,立行立辦,當面解決,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為促進汽車產業鏈壯大,杜軍國牽頭,線上組織各市工信部門和汽車企業建立“抓配套促招商交流合作群”,在群內發布相關政策需求,幫助企業轉型升級。通過主動對接,陜西一批重卡產業鏈企業已轉產乘用車零部件,一批先進制造業企業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拓展新發展空間。
杜軍國說:“隨著陜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快速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渴望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正當時。越是這個時候,政府職能部門越要做好服務,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幫助企業了解政策方向、找準市場定位,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
2022年下半年,陜西省工信廳完成《陜西省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布局規劃》《陜西省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推進全省商用車(重卡)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指導性文件,全力推動汽車產業鏈提升發展。
鏡頭二 投資升溫革新商業模式
陜汽新能源業務推進辦公室副主任王華棟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能快速推動陜西新能源重卡的應用。同時,他也在通過行動將想法變為事實。
2月8日,王華棟到浙江省寧波市和臺州市考察新能源試點城市建設情況,并與當地政府部門對接,深入了解當地城建、環衛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情況,為陜汽新能源重卡尋找市場。
2月14日,王華棟又來到新疆哈密市,考察在新疆煤炭運輸環節中新能源重卡的應用現狀和前景。
王華棟曾經是陜汽研究院的一名研發人員。2022年初,陜汽成立了新能源業務推進辦公室,王華棟通過競聘成為辦公室副主任。自此,王華棟在一個全新的領域奔忙。
王華棟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發展較快,人們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充電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這也是比亞迪等新能源乘用車近年來市場占有率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陜汽新能源重卡作為商用車,主要用途為運輸,客戶需要其不停歇地高效運轉。但新能源重卡充電時間較長,通常需要數小時,在充電過程中無法工作,客戶認為其沒有傳統的燃油車效率高。
要解決新能源重卡充電時間久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需另辟蹊徑。當下,建設新能源重卡換電站是最有效的辦法。王華棟說,換電站就是專門為新能源重卡更換電池,在幾分鐘時間內,將電力不足的電池從新能源重卡上卸下來,換上電量充足的電池。電池充電工作全部在換電站完成,每個換電站都配備充足的電池供交替更換。
加快建設換電站是推進新能源重卡商業成功的關鍵環節。2022年,王華棟多方聯系換電行業的幾家龍頭企業及有意向的投資企業,洽談建設新能源重卡換電站事宜。經過堅持不懈地溝通,2022年底,陜西省內一家企業與陜汽協商,決定先期在西安市周邊的高速公路上投資建設10個新能源重卡換電站,推動電動重卡商業化發展。
建一個換電站投資近1000萬元,10個換電站總投資近億元,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但企業愿意投資,說明在當前“雙碳”目標和國家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發展和推廣新能源重卡是大勢所趨。2022年,陜汽各類新能源重卡訂單達2000多輛,新能源重卡進入市場的步伐在加快。
對于能親手促成這批換電站的建設,王華棟很自豪。他說:“目前,還有幾家企業也計劃在省內投資建設換電站。”
據預測,到2025年,陜西將建成100多個新能源重卡換電站。隨著新能源重卡在市場上占有率的提升,電池銀行、儲能公司等也將成為投資熱點,全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將因新能源重卡的廣泛使用而日漸成熟。
隨著陜西新能源汽車領域越來越多的新項目建成,產業鏈越來越強,不斷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進入,使產業鏈迸發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鏡頭三 面向未來加強創新研發
2月16日,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下屬動力底盤研究所所長王東斌來到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就新能源商用車自動駕駛、車聯網、信息化等業務進行交流。
交流會上,阿里巴巴代表介紹的阿里云斑馬網絡、平行駕駛、小蠻驢、大蠻驢等智能出行解決方案,讓王東斌耳目一新。
王東斌說:“這次交流讓我很受啟發,創新就是要博采眾長,不拘一格。”
氫燃料重卡是一種不同于電動重卡的新能源車型,工作原理是將氫氣轉化為電能,通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生動力。2021年,為加速新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的探索和研發,陜汽成立了德創未來,主攻新能源汽車研發,其中氫燃料重卡是重點研發方向。
由王東斌牽頭研發的重卡固態底盤,是專門為氫燃料等新能源重卡量身打造的。王東斌說,傳統的重卡底盤在轉彎、剎車時,需借助油、氣管線進行力量傳導。重卡固態底盤在設計時,動力底盤研究所借助自主研發的供電系統、電子制動、全電轉向、三合一全電驅動系統等核心技術,實現重卡底盤設計全部電子化,做到了整個系統無油、無氣,徹底告別了傳統的油、氣管線,整車零部件數量減少800多個,整車重量降低約200公斤,傳遞效率及響應速度顯著提升,整車更簡潔、集成化模塊化程度更高,也更環保、更安全。據介紹,將重卡固態底盤應用于氫燃料重卡,可使整車獲得更大的空間用來布置氫瓶,氫燃料重卡的續駛里程可由原先的300多公里提升到600公里左右,使氫燃料重卡更受市場歡迎。
王東斌還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制的推動者。2022年9月,為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德創未來在北京設立子公司——氫質氫離(北京)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北京的研發力量,全力攻關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王東斌任這家公司的董事。在研發過程中,王東斌常常在線與北京研發團隊研討設計方案,讓氫燃料電池發動機與整車更契合匹配。經過多輪反復修改,方案最終確定。
目前,這一款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已研制成功,其性能國內領先。該產品將在近期安裝在德創未來自主研制的新款氫燃料重卡上,標志著德創未來氫燃料重卡研發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陜西依托商用車(重卡)、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增產量、擴品種、創品牌。預計2023年,陜西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120萬輛。(記者 沈謙)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