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8 08:43:00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實習記者 閆智 首席記者 李榮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為國家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我國高校正在進行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這也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陜西作為我國教育大省,擁有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和文化底蘊,現已有多所高校被列入“雙一流”建設名單。
為進一步了解陜西部分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的詳細情況,5月30日至6月1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聯合省民盟,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就“加強我省高校學科建設,推進新一輪高校‘雙一流’建設”議題,以座談交流、實地參觀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延安大學、延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科建設現狀和發展方向。
延安大學創辦于抗日戰爭期間,擁有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所具有革命背景的高等教育機構。
“近年來,學校緊抓‘雙一流’建設機遇,凝聚歷史特色,形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等5個學科群,并以強化學科建設為龍頭,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目標加強人才培養。”延安大學校長高子偉說,目前,延安大學共有碩士一級學科18個、專業類別14個。馬克思主義學院獲評陜西省第二批重點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態學和中國史三個學科排名均進入全國中前列,校友會排名也由過去的363名上升到261名。
“學校受限于沒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缺少高端人才,學校理工科國家級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還未取得突破。”省政協委員、延安大學科研處處長王延峰說,由于缺乏高層次學科平臺,陜北區域人才引進和穩定十分困難,學科建設受到很大限制。
“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是要有高質量的人才儲備和優秀的人才隊伍。”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張北京說,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和培養內部學生是推進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在招生、教育方式、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系統改革和創新。
張北京建議,高校要重點培養一批有潛力的優秀學生、科研骨干和年輕教師,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讓他們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揮空間。
“除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提升學校科研平臺的整體層次,也是高校‘雙一流’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省民盟經濟委副主任、西安歐亞學院會計學院副院長謝濤說,學校要進一步深化整合學科資源,建立學科支撐平臺,加強不同院系之間的資源共享,建設部分跨學科的綜合交叉平臺,集中配置資源,構建協同創新模式。
調研組在實地考察中了解到,延安大學學科眾多,但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僅有8個,沒有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學科創新、學科結構的調整跟不上陜西產業布局、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在先進制造等產業領域沒有強勢學科。
調研組建議,學校要堅持用“延安精神”辦學,重點發展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加強對ESI排名前沿學科的研究和借鑒,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切實提高學科水平。要依托當地政府、企業等各方面資源,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要重點培養優勢學科,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素質,打造高水平、高效率人才團隊。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