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白瑤
沿著320鄉道自西向東駛入榆林市靖邊縣龍州鎮,眼前即將收獲的成片玉米田,不遠處一閃一閃的丹霞地貌,吸引著幾位支著畫板的寫生者細細描摹大美鄉村景色。行至龍洲鎮龍一村西臺門小組,沿坡朝下望去有幾孔窯洞,其中一孔窯洞就是靖邊縣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委員工作室所在地。
委員工作室緣何建在窯洞中?
“我們想把政協工作扎扎實實做到基層、做到鄉村去。”10月16日,靖邊縣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委員工作室主任薛彩寧介紹說,駐室委員們利用教育、文化界別專長,調動自身資源,為當地鄉村發展做了不少實事。
駐室委員、龍洲鎮龍一村副支書劉軒偉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走進委員工作室隔壁的窯洞,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墻上懸掛的“美術寫生基地”書法橫幅格外醒目。
上個月,劉軒偉邀請中國國家畫院油畫所所長趙培智一行四十余人走進龍洲鎮,在鄉土大地開展寫生創作活動。
“這里是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相接之地,是漢民族與草原游牧民族的融合之地,是信天游里哥哥走西口、妹妹淚長流的纏綿之地。”說起家鄉,劉軒偉如數家珍,“龍州有獨特的丹霞地貌、明長城遺址和四時美景,龍州之美值得被更多的人看見。”
在劉軒偉的努力下,今年已有超3000人次來龍州鎮創作寫生。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還在為村莊發展謀劃著更大的藍圖遠景。“從2020年開始,龍一村成立了合作社,集中精力發展農旅產業。”劉軒偉說,未來還將在縣政協的協助支持下,從擴大資源宣傳、打造特色民宿、加強活動策劃等方面,持續為村鎮文旅產業發展多做實事。
作為委員工作室領頭人,薛彩寧下基層、進農村,去偏遠地區開展活動總是跑在前頭。薛彩寧在靖邊一小任教,長期身處教學一線,對靖邊縣城鄉教育差距有深刻的體會。
為提升農村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薛彩寧與委員工作室其他委員商定,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縣域“名師”送培、送教下鄉培訓活動,搭建名師、教研員、鄉村教師交流互動平臺,通過開展“名師”專題講座、示范課展示、教學研討等活動,推動優質教學資源下沉農村,促進教育事業均衡化發展。
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讓薛彩寧贏得了鄉村教師的普遍信任,“有困難找委員”逐漸成為大家伙的共識。去年9月,有位農村教師說起自己的擔憂:2022年版新課標培訓較少,很多農村教師擔心教不好。
“2022年版新課標是未來課改的‘指揮棒’,是教師讀懂新教材、新教參的邏輯基礎,是教師撰寫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重要參考。如果想緊跟教育大勢,與時俱進做一名優秀教師,必須閱讀課標、理解課標、運用課標。”在“2022年新課標培訓”活動中,薛彩寧有針對性地闡述重點,鼓勵鄉村教師著眼構建新課堂實踐能力,促進專業素養綜合性提升。
記者了解到,靖邊縣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委員工作室共有11名駐室委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常年工作生活在縣城,但入駐委員工作室后,都在不遺余力為鄉村振興流汗出力。
去年10月份,該委員工作室收到一份來自農村學校校長的情況反映:由于受觀念等因素影響,在農村普遍注重提高學生成績,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成為弱項短板。
這則民情信息引起委員們的重視,大家細細分析,看駐室委員們是否能夠提供必要的幫助。駐室委員、靖邊縣文旅局演播中心主任姬文慧率先站了出來:“包在我身上!”
隨后,姬文慧走進幼兒園、中小學,一場場內容生動、接地氣的校園禮儀文化巡回講座,在學生們心中扎下根。
像這樣的鮮活故事還有很多。如駐室委員、靖邊縣美術協會理事李濤,到多個村子為當地農民作畫,宣傳鄉村文化;駐室委員、陜北說書民間藝人張小飛把“五級五長”制編成陜北說書,深入鄉村向群眾宣講……
“每當大家接到群眾反映的問題,都想辦法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薛彩寧說,“現在委員與群眾更近了,群眾與委員更親了,委員們的履職路越走越寬了!”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