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臨潼區華瑞果業專業合作社直播間的聚光燈下,一顆顆周身通紅、形若燈籠的石榴在紙箱中整裝待發,即將為天南海北的人們帶去一份來自驪山腳下的甘甜。為了讓這些小石榴走向大市場,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臨潼區華瑞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勛昌深耕田園,持續在田間地頭書寫下自己的履職答卷。
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臨潼區華瑞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勛昌
作為來自基層一線的農業代表,王勛昌始終把“言好一方事、致富一方人”貫穿在自己的履職過程中。“土地養育了我,百姓選擇了我。為了對得起這份信任,我堅持扎根田地、深入調研,將農業產業最一線的聲音帶上兩會會場。”王勛昌說。
為了加速陜西農業數據化產業升級,讓農業從“看天吃飯”轉向“知天豐收”的幸福產業,去年兩會期間,王勛昌提出了《關于加快我省農業物聯網建設發展的建議》,而這一建議內容也很快得到了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的高度重視及回函。“2023年,西安市智慧果園、數字農業、溯源賦碼等項目在每個區縣都得到了推廣,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時,對今后的履職更有信心了。”王勛昌感慨。
在過去的一年中,王勛昌把田間地頭當作走訪群眾、聯系選民的“流動接待站”,與果農深入交流,匯集民情民意。“會”種果,更要“慧”種果,在走訪調研中王勛昌發現,臨潼雖然有著得天獨厚的石榴種植優勢,但果農受教育程度整體偏低、年齡偏大,導致石榴在種植、嫁接、培育、冷藏和銷售等環節往往處于劣勢。
“由于缺乏整體的科學規劃,近年來,區內石榴種植面積逐步減少,規模不斷下降,深加工產業鏈延伸不夠。再加之區內龍頭企業少,帶動力弱,臨潼石榴品牌的知名度在國內還有待提升。”王勛昌說。
為此,今年王勛昌提出了《以石榴為媒 加強絲路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建議,希望依托臨潼石榴主產區,興產業、強文化,融合絲路經濟發展,打造國際絲路石榴文化及產業發展中心、建設石榴融合示范基地、商貿數字化平臺等,促進小石榴大產業的融合發展。“我希望能以石榴為媒,加強中亞五國與西安的紐帶關系,復興石榴文旅產業,再造一個西安東城石榴大花園。”
在兩會召開前夕,王勛昌每天都會在辦公桌前不斷打磨、細化著自己的建議內容,而桌上一摞摞厚厚的書籍,大多都與農業生產相關。
身在一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我會把自己的石榴情懷與代表的使命擔當結合起來,持續匯集農業產業發展心聲,積極發揮好紐帶作用,為農業產業發展提出高質量代表建議。”王勛昌說。(記者 郭佳欣 楊晏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