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隨著最后一層黃土成功破壁,由西成客專陜西公司建設、鐵一院勘察設計、中國鐵建大橋局施工的西延高鐵趙家塬隧道順利貫通,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趙家塬隧道位于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全長2530米,最大埋深65米。洞身穿越黃土塬區,屬于純黃土隧道,地層以Ⅴ級圍巖為主。隧道進口偏壓高陡,邊仰坡最大高度達65米。
據鐵一院西延高鐵隧道專業負責人趙啟超介紹:“隧道長段落位于黃土軟塑段,下穿南雷村、趙家塬村等村鎮密集區和王益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業創新基地、益民農資6層辦公樓等企業廠房密集區,工程地質條件及洞外環境極為復雜,建設難度大、風險高。”
對此,鐵一院設計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在下穿地表雙創基地及益民農資多層辦公樓的專項設計中,采取理論分析手段,將“馬蹄形”隧道斷面簡化為圓形斷面,確定地表沉降槽影響分區范圍,明確地表沉降控制標準,在理論分析基礎上,搭建黃土隧道數值模型,“實景式”呈現洞身開挖對地表沉降的作用機制,在數十次數值仿真中確定支護最優參數,創新性地確定“三臺階腰梁式”施工工法,采取“超前加固、腰梁支撐、鎖腳加強、嚴控沉降”的施工原則,使施工中地表沉降量降低80%以上,既保證了地表企業辦公樓的結構安全,又避免了因隧道施工導致地表企業的停工停產。
在施工過程中,鐵一院技術團隊始終深入一線,及時對隧道穿越地表多層建筑物風險點進行踏勘,綜合研判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采用洞內地質素描、物探等超前地質預報方法,為隧道安全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西延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是陜北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鐵。項目建成后,將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加快構建包海高速鐵路通道,對進一步完善優化國家高速鐵路網絡布局、提升陜西省區位優勢和全國鐵路網樞紐地位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楊曉梅)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