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張雨晨):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西安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展現出強勁的實力與廣闊的發展潛力。
9月25日,來自阿爾巴尼亞、德國、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塔吉克斯坦、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外國友人來到陜汽新能源智能工廠,透過新能源汽車領域,共鑒西安“智造”的領先地位與創新能力。
“山河詩長安”——外國友人看西安活動走進陜汽新能源智能工廠
在陜汽新能源智能工廠內,智能化機械成為制造車間的“主角”。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和忙碌而有序的機器人,仿佛擁有智慧的“手臂”,精準地完成著汽車輪胎裝配、焊接、涂裝等各項工作。這里采用了國際領先的智能制造技術,并且通過數據驅動、智能決策等手段,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全面優化和效率的大幅提升。
年產20萬輛重型車架總成、10萬輛駕駛室總成及10萬輛重卡底盤裝配生產能力,對于陜汽新能源智能工廠而言,不在話下。
阿爾巴尼亞博主帕克感嘆道,這里完成一輛重卡的組裝只需要4.8分鐘,非常令人吃驚。
外國友人點贊西安重卡產業發展
在剛剛落幕的第八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絲博會”)上,西安便以產業集群和創新成果閃耀全場。陜汽作為先進制造業代表,攜上下游12家供應鏈企業參展,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領域,彰顯新能源領先技術產品創新成果及產業鏈綜合優勢。此外,還有光伏電子、高端裝備、3D打印、清潔儲能裝備等等領域的“佼佼者”紛紛亮相,通過“鏈主企業+供應鏈企業”的形式,充分展示了西安乃至陜西從先進制造到先進“智”造的技術創新成果,為“西安‘智’造”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契機。
目前,西安的產業布局廣泛而深入。從航空航天裝備到智能制造裝備,從軌道交通裝備到新能源裝備,西安的企業在各自領域內不斷突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等企業在航空航天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而陜汽集團、比亞迪等企業則在新能源汽車和重型卡車領域展現出強勁實力。
汽車總裝配生產線
陜汽重卡實現智能化生產
陜汽重卡
“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一直以為西安只有深厚的歷史。直到今天親眼看到了一輛輛組裝完成的卡車,知道它們在中國超前領先,完全顛覆了我對西安的印象。”羅馬尼亞博主安娜說道。
更令人矚目的是,西安的制造業、信息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已經成為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據2024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由這些產業構成的“實力盤”占GDP的比重高達33.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達到了47.3%。一串串數字背后,是西安產業雄厚、實力強大的生動寫照。
如今,越來越多的“西安‘智’造”正以更加多元、更加高科技的姿態,走向世界各地,西安的“硬實力”也得到更多認可。作為古老文明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的城市,西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展現出一幅幅嶄新的發展畫卷。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