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9月26日,省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圍繞“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開展專題協商。記者梳理今年以來省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提交的相關提案,其中既有“大戰略”的宏觀視角,也不乏“小切口”的精準施策,對教育發展、土地規劃、城鄉建設、醫療資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與細致規劃。
城鄉要融合 教育是關鍵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農村學生持續向城區流動,“城區擠、農村弱”的現象日益加劇。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寶雞市陳倉區副區長齊曉輝提交了《關于推動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提案》,建議加大教育工作“以獎代補”力度,對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驗收的縣區,由省市財政按比例予以獎勵,推動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加大對貧困縣區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強化項目資金支持,提升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要加大兩類學校建設的支持力度,指導各縣區穩妥分類推進小規模學校整合優化,提升兩類學校經費保障水平。
提案承辦單位、省財政廳答復:結合委員提案建議,將積極籌集資金,優化和調整支出結構,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發展存在短板的縣區給予適當傾斜,補齊我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中的短板,緩解教育資源緊張狀況。將會同省教育廳結合城鎮化建設規劃,充分考慮城鎮學生規模、人口結構的變化,調整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中期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持續推進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
針對“加大兩類學校建設的支持力度”的建議,省財政廳表示,將按標準對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傾斜支持,公用經費小學每生每年800元、初中1000元,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分別再提高300元;對農村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學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經費。
此外,自今年以來,省財政廳以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和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為重點,對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規劃進行了中期調整,并將有利于擴優提質的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納入規劃。
城鄉要融合 住房是保障
近年來,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對住房的需求已經從“有得住”向“住得好”轉變,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改善住房條件、提升居住環境已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
九三學社陜西省委會在前期調研中發現,我省部分鄉村地區住房建設存在抗震性能差、節能率低、舒適度差等問題,而綠色裝配式建筑具有建設效率高、節能環保好、質量安全強等優點,可以很好地解決廣大鄉鎮地區群眾居住要求,是提高廣大鄉村地區建筑質量與居住條件的必然要求。
省九三學社在《關于在我省鄉村地區大力推廣綠色裝配式建筑的提案》中建議,要總結企業高校等單位在鄉村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中的經驗,關注取得較好成效的新型綠色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探索建立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合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在鄉村地區大力推廣綠色裝配式建筑。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辦復提案時表示,將總結綠色農房、裝配式農房試點工作經驗,并加大對裝配式農房推廣應用的宣傳引導科學普及力度,指導各地市落實財政資金、價格、稅收等方面支持政策,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形成規模產業降低裝配式農房的建造成本,引導鼓勵農戶和社會多元主體積極參與推廣應用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方式,共同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創新發展。
城鄉要融合 土地是根本
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效利用,直接關系到城鄉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省政協委員、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濤在《關于我省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的提案》中指出,當下,城鄉建設爭地問題矛盾突出。在統籌城鄉建設方面,安排建設項目用地及土地指標時重城市、輕鄉村,鄉村振興相關產業、項目用地受限。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互相爭地,是當前制約統籌城鄉建設,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張濤建議,要科學統籌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嚴格縣域城鎮建設邊界,統籌城鄉建設項目用地指標,堅持保障城鄉互補、工農互促、互為配套的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項目用地。要進一步激活城鄉建設的存量空間,對城鄉建設中利用低效的項目用地,鼓勵以多種方式再開發利用。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提案答復中表示,將健全用地保障機制,指導縣(市、區)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同步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合理安排建設用地布局,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要素跟著項目走”,對列入省級重點項目計劃,且符合“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和國土空間規劃管制規則的建設項目,直接配足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要深化縣域“畝均論英雄”改革,扎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范建設用地二級市場,切實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土地“降存控增”,增存并舉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努力做到好項目不缺土地、好產業不缺空間。
省自然資源廳表示,將結合委員提案建議,持續指導各地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積極保障農村用地合理需求。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采取土地權利人自主改造開發,鼓勵社會資本積極進入等方式,規范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促進城鎮更新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記者 閆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