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長安中央公園工會驛站(資料照片)。
10月16日11時,外賣配送員張志峰來到位于西安市土門附近的蓮心餐廳享用“愛新餐”。“中午就要忙了,趕在12時前把飯吃了。”張志峰說。
近年來,我國勞動者就業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僅西安市就有16.98萬人。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近年來,省總工會探索搭建各種平臺,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社區,努力實現‘關心一群人,溫暖一座城’。”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軍說。
餓了能就餐 累了能歇腳
中午接單前,張志峰把車停到路邊,走進蓮心餐廳。這里專為外賣配送員提供錯峰餐食。雖然是11時,餐廳已經非常熱鬧,食物也熱氣騰騰。“我要了花菜、西紅柿炒雞蛋,還有雞腿。”張志峰說,“中午一餐需要5元到10元,葷素搭配,很可口。”
“外賣配送員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自己卻沒時間吃飯。錯峰提供餐食就是幫助他們解決難題。”西安市總工會建強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胡少康說。
9月,西安市財貿工會聯合愛心餐飲企業,共同推出“愛新餐”項目。該項目落地西安市蓮湖區大土門頤康社區食堂——蓮心餐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工會會員的,校驗身份后即可享用“愛新餐”。“每天11時前和14時后,外賣配送員紛紛趕來用餐。菜品不重樣,夏季還贈送綠豆湯和冰峰,確保他們吃得起、吃得好。”胡少康說,餐廳還設立了集休息、充電、飲水、熱飯等功能于一體的“騎士專區”。
用餐只是外賣配送員在城市收獲的暖心服務之一。有時候,手機沒電了,張志峰就走進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工會驛站,一邊休息,一邊給手機充電。
今年5月,在西安市碑林區雁塔北路新就業群體黨建示范街區李家村萬達廣場商圈,西安市首家24小時智能化工會驛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快遞員劉心心打開微信,對著門口張貼的二維碼掃一掃,“嘀”一聲,門開了。驛站內有冰箱、微波爐、飲水機、空調等,還設置了包括黨建知識、工會政策解讀、勞動維權指南、困難職工救助等政策的宣傳臺。
“這些服務項目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新就業群體工作生活中的實際訴求設置的。”省總工會權益保障部部長杜佳鵬說。今年,省總工會推動建設工會驛站“新雙15工程”(15%為最美驛站,15%為24小時智能化驛站)。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設工會驛站7126家,打造24小時智能化驛站1091家、最美驛站1115家。
糾紛有人管 委屈有人聽
前不久,西安市的兼職外賣配送員申鋒濤的一件煩心事得到了解決。他因家庭和身體原因,有一段時間跑單出勤率不高,月結工資明顯下降。但他認為工資與跑單量不符,向站點提出異議,卻未得到妥善解決。
近年來,以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興起,勞動關系領域面臨新挑戰,集體協商在協調和穩定勞動關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省總工會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企業家協會、省企業聯合會、省工商聯印發通知,在全省開展為期4個月的集體協商“要約行動”。
“‘要約行動’聚焦新就業形態群體,引導企業與勞動者通過協商解決工資待遇、勞動安全保障等切身權益問題,推動我省勞動關系總體和諧穩定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省總工會基層工作部部長李琳說。
通過協商,企業對申鋒濤出勤時間進行重新計算,為他補發了應得薪資。
今年“要約行動”期間,全省單獨簽訂綜合集體合同4634份,覆蓋職工102.51萬人。其中,30%涉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這兩年,西安市未央區承接了西安經開區和浐灞生態區的社會事務,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大增。未央區總工會聯合法院、司法局、檢察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探索勞動爭議調解新模式,注重法理情相結合及時妥善化解矛盾。
“勞模和律師,一個有公信力,一個有專業知識,調解勞動爭議效果非常好。”未央區總工會副主席朱彤濤說,“盡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更多勞動爭議進入仲裁和訴訟程序。”
就業更便捷 求學享補貼
作為一名網絡直播主持人,周小雨工作已經半年多了。她說,這要感謝西安市總工會和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的春季招聘暨工會主席直播送崗活動。
“今年,全省各級工會開展特色直播送崗活動90余場(次),提供就業崗位近7萬個,5000余人通過工會直播送崗實現就業。”陜西職工幫扶服務中心主任汪波說。
作為一名“農二代”,王非非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夠完成從一名農民工到本科畢業生的轉變。技校畢業后,王非非當了一名網約車司機。工作之余,他渴望得到深造提高的機會。
2021年,王非非從公司工會得知,陜西省總工會啟動了“求學圓夢行動”,農民工上大學可以從工會得到1000元資助,還可以不脫產通過網絡學習。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工會的求學補貼,大大地減輕了他的經濟負擔。這幾年,在他的帶動下,陸續又有四五位同行分別報讀了大學專科、本科。
“2020年省總工會‘求學圓夢行動’實施以來,已幫助1.4萬余名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已經成為廣大職工的‘夢想加油站’,助力職工隨時學習、終身學習。”省總工會宣傳教育部部長陳鵬說。(記者 郭軍)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