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累計將744個藥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目錄內藥品數量達到3088種
“構建以縣(區)醫保經辦機構負總責,鄉鎮(街道)醫保服務站為樞紐、村(社區)衛生室為網點的15分鐘醫保服務圈,將醫保經辦延伸到群眾家門口。”11月20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醫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史文君在介紹陜西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管理機制情況時說,陜西不斷完善五級經辦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將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全省已納入1.77萬家,納入率達81%。
為積極探索實施醫保基金預付,在綜合評估醫保基金可承受能力和醫療機構信用情況的基礎上,省醫保局指導條件成熟的統籌區推行基金預付模式,共為符合條件的137家定點醫療機構撥付預付資金11.46億元,讓醫療機構更加專注于醫療服務本身。
史文君說,陜西優化完善按病組(DRG)/病種分值(DIP)付費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全省統一的付費管理辦法和績效考核辦法,將符合條件的893家醫療機構納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圍,病種覆蓋率95.89%,醫保基金支出占比達82.94%,超額完成國家改革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2023年度結算清算工作,實施改革的醫療機構實現結余留用4.78億元。
在破解難點堵點方面,實行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支持國家醫學中心發展,8個市設立基層病(組)種,探索同病同治同價,引導分級診療;將省內異地住院費用納入就醫地支付改革,執行就醫地結算辦法,減輕省內異地患者住院醫療費用負擔;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遴選24個中醫住院優勢病種、9個中醫日間病房病種和11個中醫門診治療病種試行符合中醫診療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
為滿足參保群眾用藥需求,陜西不斷優化醫保藥品目錄結構,史文君介紹說,6年來,累計將744個藥品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目錄內藥品數量達到3088種,其中西藥、中成藥和中藥飲片數量分別達到1698個、1390個,還有基金可支付的中藥飲片892個。目錄內罕見病治療藥物80余種,腫瘤放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等相關藥物增加至241個。
同時,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將252個藥品納入特藥管理范圍,實行單行支付政策,重大疾病和長期慢性病等有了更便捷高效的用藥選擇。提高創新藥品可及性,101個樣本醫療機構按時召開專題藥事會,定點醫藥機構目錄內藥品配備數量達到2826種。1-10月,國家談判藥品報銷1146.81萬人次,為群眾減負25.28億元。
目前,陜西醫保藥品追溯碼采集已覆蓋12個統籌區。截至10月底,全省完成追溯碼接口改造兩定機構3.8萬家,接入率97%以上,采集追溯碼數據2.15億條。2025年1月起,陜西將初步實現“無碼不采、無碼不收、無碼不付”的監管新局面。
為持續擴大集采藥品的覆蓋范圍,提升群眾用藥可及性和便捷度,今年以來,陜西開展集采藥品進零售藥店、民營醫療機構、村衛生室“三進”行動,首批“三進”藥品涉及411個企業1100個產品,主要覆蓋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等常見病、慢性病。隨著“三進”行動的深入推進,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陜西藥品市場環境,促進價格透明合理,方便廣大群眾更好地享受到便捷高效、優質暖心的醫保服務。
(記者 殷博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