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陜西強化重大項目環評保障、積極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冀武介紹,2023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先后印發《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高質量項目推進年實施方案》《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行動方案》,提升源頭預防和過程管控效能,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省各級環評審批部門共審批2163個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約4578.29億元。2024年1至10月共審批3348個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約6268.02億元。
強化系統意識,以環評管理效能保障項目高質量審批。省生態環境廳先后建設省級重點項目、保供煤礦、電力保障等環評服務臺賬,納入臺賬的項目均由專人負責,定期調度;采取提前介入方式,了解項目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省市縣協同聯動,推動重點項目環評手續辦理進度。截至10月31日,省級600個重點項目已完成環評審批567個,完成率94.5%。
強化底線意識,以生態環境分區強化宏觀源頭預防作用。省生態環境廳貫徹落實黃河保護法的要求,禁止在黃河干支流岸線管控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沿黃重點地區新建的工業項目,全部要求進入合規工業園區,強化黃河流域保護;明確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利用涉及冶煉項目由省生態環境廳審批,推動固廢從嚴規范管理;銜接省發展改革委“兩高”項目目錄,落實環評審批原則和碳評管控要求,進一步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強化服務意識,以主動靠前服務加快項目高質量推進。省生態環境廳優化完善陜西省“三線一單”數據管理平臺,面向公眾開放,提供分析擬建項目以及規劃與生態環境管控分區的區位關系的功能,幫助公眾判斷建設項目或規劃是否符合生態環境準入條件。自平臺上線運行以來,點擊量累計達到30.47萬余次,為建設項目和規劃分別提供對照分析服務14766次、1810次。
強化效率意識,以環評提速保障項目高質量建設。省生態環境廳堅持環評審批提速,提升環評審批效能,暢通重點項目環評“綠色通道”,實行項目環評受理即評估、評估審查同步,最大限度推進項目審批;主動提前介入開展技術服務,充分發揮環評專家智庫作用,對完成環評文件編制但存在問題的41個重點項目提前開展環評技術服務工作,將項目存在的問題解決在前端,項目正式受理后有效壓縮評估時間,審批時間比法定時間壓縮70%以上。
強化創新意識,以規劃環評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省生態環境廳自2024年4月起開展深化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通過自愿申請、現場審核的方式遴選10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開展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對試點園區內的建設項目根據不同項目類型,實行免予項目環評手續、告知承諾制審批、“打捆”審批、簡化環評文件內容、優化公眾參與等政策措施。目前,此次深化試點中共有25個項目享受了試點紅利,涉及總投資42.95億元,進一步提升了環評管理效能、優化了園區營商環境。
(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