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記者 石喻涵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對于很多人來說并不新鮮。簡單說,這個“圈”指的是以居住小區為中心,出門步行15分鐘就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社區商圈。
陜西省商務廳通報,截至今年8月,全省先后有西安、渭南、寶雞、銅川、漢中、延安、咸陽7個城市成功入選國家級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城市,榆林、安康、商洛、楊凌、韓城5個城市成為省級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國家級和省級試點城市規模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做飯發現沒有蔥,現買都來得及”
自2021年起,西安市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積極探索,成功打造了多個便民生活圈。12月3日,記者走進社區,尋找“圈”里的幸福密碼。
住在西安市蓮湖區西關街道東桃園社區的韓素珍說:“下樓走四五十米有健身器材,一出院子就能買到菜。做飯發現沒有蔥,現買都來得及。”
每天8時半,韓素珍都會和姐妹一起到小廣場做操。韓素珍說:“晚上路燈一亮也能鍛煉,很方便。”
東桃園社區包含4個居民小區和大唐西市商業區,占地面積540畝,有30棟住宅樓,常住人口16089人,流動人口7944人。
東桃園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郝世霞介紹,為充分發揮商戶的資源優勢和網格員的前哨優勢,社區不定期舉辦便民服務活動,為居民免費測血糖、量血壓、理發、修腳等。此外,社區還舉辦跳蚤市場、便民文化市集等。
居民走出東桃園社區大門,步行兩三分鐘就能找到菜市場、超市、便利店、早餐店、藥店、洗衣店等。“從2019年開始,老人如果有需求,我們可以送貨上門。”東桃園社區門口生鮮超市負責人楊春茂告訴記者。
“衣食住行醫教”全覆蓋
62歲的徐芝芬是西安市蓮湖區西關街道第一中心社區老年大學的常客,每周兩次的舞蹈課讓她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指導。“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學習新技能,這樣的生活很幸福!”徐芝芬笑著說。
“從家里走過來不到10分鐘。”隔壁的早教課堂上,家住西安市雁塔區糜家橋小區的曹冬梅正帶著孫女參加互動游戲,“在這里,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她高興,我也省心。”
居住在東桃園社區西市佳園小區的李琦說,2013年入住以來,社區的老年大學成了她的精神家園。書法、繪畫課程讓她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經過幾年的學習,我的書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打算明年春節為鄰居們寫春聯。”李琦自豪地說。
15分鐘生活圈內,超市、醫院、學校等一應俱全,真正實現了“衣食住行醫教”全覆蓋。
郝世霞介紹,東桃園社區大多是2012年左右建的小區,入住人口以中青年居多。針對這種情況,社區推出家長學校,幫助居民構建和諧家庭,緩解現代家庭生活中的壓力。
家門口“觸手可及”的幸福
褲子不合適,路口的裁縫鋪就能改;自行車壞了,路邊的修車師傅很快修好;電腦“罷工”了,逛超市時順便拿到攤位就能修……在日常生活中,“小修小補”攤位提供的服務看起來微不足道,卻關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的長百新市生活廣場在升級改造中,特別注重引入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項目。其中,“小修小補”區域為居民提供了縫紉、修鞋、配鑰匙等便民服務,解決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此外,為滿足社區居民的餐飲需求,長百新市生活廣場還開設了便民食堂,提供經濟實惠、健康美味的餐食。
這些小而美的業態,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還營造了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區環境。無論老人還是孩子,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溫度,真正實現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區服務理念。
截至8月,陜西已先后建成便民生活圈138個,覆蓋社區421個,各類實體門店超過2.5萬個,就業人數超4萬人,服務居民超870萬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