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李榮 記者 白瑤
民營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省不斷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持續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助力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著力防范風險、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民營經濟的安排部署,讓來自民營經濟領域的委員們充滿信心與期待。
2024年,我省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精準高效鞏固優化營商環境,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引導民營經濟“量”“質”雙升。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省政協委員、陜西恒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武鎖認為,我省營商環境在持續向好發展的同時,仍存在市場準入不平等、部分央企國企拖欠賬款、企業手續認定繁瑣等問題。
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王武鎖說,當前,在民營企業尤其是實體生產制造型企業經營過程中,政府各職能部門要求企業通過第三方機構辦理的評估、認證、檢驗等手續,手續繁復、費用偏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負擔,且第三方機構的收費標準缺乏統一管理。
王武鎖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全面梳理工作流程,精簡第三方機構認證手續及收費項目,接受大眾監督,實行陽光管理。要完善收費監管規則,規范第三方機構收費標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中央財辦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提到,要盡最大能力加快償還拖欠企業賬款。
清理拖欠企業賬款事關政府公信力,也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就如何高效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王武鎖建議,各級政府要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建設,健全公共信用平臺和信用監管體系,杜絕“新官不理舊賬”,推進黨政機關執行清單,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之基、活力之源。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省政協委員、陜西鼎邦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軍說,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面臨許多執法檢查,有時甚至存在“變相檢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
李建軍認為,政府部門要健全監管執法體系,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工作,防止過度執法干擾企業正常經營,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率和精準度。
針對多部門交叉檢查、重復查等亂象,李建軍建議,建立綜合執法檢查協調機制,打破信息壁壘,推動監管信息共享互認,對守法經營的民營企業做到“無事不擾”。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對于民營企業輕微違法行為且能及時改正的情況,依法推行“首違不罰”“首違輕罰”,給予企業自我糾錯機會,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發展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近年來,為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改革舉措,不斷完善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積極釋放政策累積效應。
省政協委員、西安天幕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劍說,從實際調研和市場反饋情況來看,民營企業家的顧慮仍未有效消除,發展信心有待提振。
如何進一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吳劍認為,要不斷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率,強化落實“一站式”服務制度,實現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
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吳劍建議,應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為民營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同時,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對民營企業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為金融機構提供信用參考。由政府出資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