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協同發力,加快營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記者 楊曉梅
省商務部門將堅持以投行思維轉變招商方式,創新運用資本招商、基金招商、科創招商、園區招商等方式;
榆林將聚焦項目落地中壓覆審批、阻工化解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安康市102名項目管家將對安康2000余家“五上”企業和市縣重點項目進行走訪問需;
西安曲江新區制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10條措施;
……
迎著春風,陜西各級各部門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路上全力開跑。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我省堅持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協同發力,各級各部門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改革破題探路,鞏固提升營商環境‘高、低、好、快、強’優勢,為全省經濟總量邁上3.5萬億元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支撐。”2月17日,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過去一年,陜西強市場促公平,深化全周期涉企服務——
舉辦“政銀企”對接會,發布政策、項目清單,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高政府采購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支持供應商開展政府采購合同融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全國率先實行強制清算與破產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集中統一管轄制度,全面推行服務型執法,最大限度給予企業容錯糾錯空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減稅降費及退稅政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陜西強改革抓創新,全過程保障項目建設——
開通用地預審和審批“綠色通道”,深化“標準地”改革;實行項目環評即受理即評估、評估審查同步、不見面審批,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書審批平均時間壓減到20.7天,比法定時限減少70%;試點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革,將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時間壓縮至15個工作日;307家環境信用A級企業被納入守信激勵范圍,優先納入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推動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多測合一”改革,實現建設項目開工前手續“一件事一次辦”。
陜西強體系優機制,全鏈條優化產業生態——
支持企業設立首席技師、特級技師崗位,打通職工上升通道;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出臺加快推動技術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八條措施”;構建科技創新良好生態,加強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縱深推進“三項改革”,建立先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快響”機制和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快速攻關響應機制,完善重點企業培育庫建設。
陜西強質效增便利,全天候優化政務環境——
“高效辦成一件事”積極推進,第一批13個事項全部上線并不斷優化完善,第二批8個事項全面推進;公共服務持續優化,小型含外線施工及無外線施工用氣報裝時間分別壓減到10個工作日和3個工作日以內,企業用水報裝時間壓減到4個工作日以內,平均故障響應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將全省414家醫療機構的438個臨床實驗室納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有條件的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涉企服務專區、涉企服務窗口;不見面評標和異地開標深入推進,99個區縣實現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頒發;“陜企通”平臺功能持續完善,發布政策1.1萬條,受理訴求1.2萬條,辦結率和滿意率均在90%以上。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
“在西安創業,既有資金、廠房等‘硬支撐’,還有會服務、懂孵化的‘軟環境’支撐。”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平說。
“去年,公司首次接到海外訂單,由于缺乏經驗,我們一籌莫展。漢中經開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上門幫忙辦理好各種手續,協助我們順利完成了訂單。”陜西伍福聚慧電動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春華說。
“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已經成為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關鍵因素。”陜西省宇田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魏云章說。
……
截至2024年底,陜西實有企業163萬家,同比增長4.1%;全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27.7%;經營主體滿意度提升至95.1%。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25年1月,省兩會召開,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蛇年春節收假第一天,陜西又召開“新春第一會”,鼓舞、動員全省上下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深化“三個年”活動,打好重點領域攻堅硬仗,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眼下,陜西各級各部門的落實舉措正在陸續制定、出臺,為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加速賦能。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