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陜西將各有側重做優前端、補短強弱做深中端、緊盯市場做活后端,以全鏈提升加快鄉村產業發展。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前端環節,主要產業鏈各有側重:畜牧業穩產能,推動牧原、新希望等項目達產達效,推行石羊、溫氏“以大帶小”模式,穩定能繁母豬存欄量,保住產業根基;蔬菜保供給,促進保供基地縣增量、高山蔬菜基地縣提質,大力推廣設施蔬菜“三改一提”、高山菜“一新二改三化”,確保全年蔬菜產量穩定;果業提品質,加快推動秦脆、瑞雪和翠香等品種更新和規模化發展,高標準建設果業高質高效示范園,全面推廣獼猴桃“四改五提升”等集成技術,力爭園林水果產量在2050萬噸以上;漁業促增長,探索鹽堿地利用,推動稻漁綜合種養、陜南冷水魚養殖,開發陸基設施養殖,穩定養殖面積。
在中端環節,側重補短強弱:突出育龍頭,推動科研、產銷、金融、資本等深度對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系統梳理“政策包”,梯次培育、精準支持;突出補冷鏈,圍繞產地重要流通節點,建設農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鼓勵發展“產地+流通+銷地”相互支撐、相互銜接的冷鏈物流體系;突出深加工,各地提高銜接資金用于產地加工比例,謀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打造“軟香酥”“魔芋爽”“果脆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暢銷產品;突出建載體,集群以市為單位,強化縣區合作共建,立足優勢特色,加強鏈上合作,園區創新引領,探索新品種培育、新技術應用、新業態打造、新產品開發等不同模式,強鎮強化聯農帶農,引導涉農企業、大型采購商、電商平臺等業務向鄉鎮延伸,推動小農戶銜接大市場。
在后端環節,緊盯市場做活做大:深耕國內市場,借勢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國家級品牌,用好茶博會、農交會、豐收節等平臺,策劃更多“五百”“五進”式產銷精準對接活動,持續擴大“陜農優品”市場份額,提升品牌競爭力;進軍國際市場,每市至少培育一個對外合作的標桿企業,讓蘋果、獼猴桃、茶葉等特色產品破圈出海、擺上國際貨架,利用絲博會、秦商大會等謀劃一批“小而美”的合作項目,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推廣旱作農業等成熟技術,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記者 劉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