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記者 李榮 記者 樊星
2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熱情鼓勵、殷切期望,既給廣大企業家吃了“定心丸”,又為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2月18日,在渭南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期間,多位政協委員聚焦民營經濟發展,用“高言值”意見建議助力渭南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發展陷入困境,除了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外,還有一些人為因素。”李增明委員說,一些基層部門對政策理解不透徹,互相“打架”,讓企業夾在中間進退兩難。其次,營商環境改善力度不夠,企業要應對的檢查多、罰款多、干預多,“以罰代管”、互相推諉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企業健康發展。
李增明建議,為民營企業及時“松綁”,讓企業有自由的發展空間,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主動為企業紓困解難,依法執法、審慎執法,及時將各級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惠企政策落實到位,助力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近年來,渭南市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發達地區相比,渭南的科技型企業還存在數量少、規模小、成長慢、活力弱、分布不均等問題,要引起重視。”陳茜委員建議,不斷優化創新環境,提升企業科技政策知曉度,根據企業創新研發特點編印惠企政策清單,打通政策與企業需求對接的“堵點”。持續優化創新政策環境,降低民營企業創新成本,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縱向看,渭南市民營經濟產業布局還不夠合理,民營企業大多集中在二三產業,一產占比較低,參與并發揮農業大市作用的力度不夠。”張建峰委員說,目前,渭南市龍頭企業數量少,非國有企業規模小,大多集中在批發零售、餐飲娛樂、工業制造和居民服務等傳統行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倉儲郵政業、金融業等行業占比較低,民營企業正進入“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張建峰建議,加大對民營企業政策法規的培訓學習力度,對不同企業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建立扶持基金,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政府要指定民企聯絡員,或建立民企特派員制度,幫助民企解決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建立親清政商關系,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困難,確保民營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針對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技術研發、人才等問題,裴芬云委員建議,充分利用我省高校優勢,加強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信息對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同時,通過“走出去、引進來”互訪交流,積極引進更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項目,充分發揮鄉賢、商會等橋梁作用,著力形成返鄉創業新潮流,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楊衛平委員建議,加大工程欠款支付力度,對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欠薪,地方政府可適當運用工資保證金、應急周轉金等儲備資金提供應急支持,及時兌付拖欠民營企業的工程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要積極落實工程款支付的相關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增加工程預付款的支付并提高工程進度款的支付比例,確保施工單位能夠保質保量完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