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柏樺
3月13日,電影《亂世情劫》在咸陽首映,將咸陽的文化底蘊和精神風貌以電影的方式展現給更多人。
3月14日,以1934年安康起義為創作背景的電影《過五關》舉行劇本研討會,探索安康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實現路徑。
3月20日,電影《援藏日記》登陸全國人民院線,用光影傳遞愛與堅守的力量,完成了陜西主旋律電影創作的一次重要突破。
……
陜西的影視資源猶如一座富礦。陜西的歷史厚度、自然稟賦、人文積淀都是天然的創作土壤。諸多影片生產、制作、宣發工作同步開展,正是近年來陜西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
精品生產從“高原”邁向“高峰”。2024年以來,陜西電影備案立項392部,核準196部,拍攝完成88部,產量穩居全國第一方陣、西部第一。21部影片斬獲國內外49項大獎,11部登陸全國院線,50部在央視六套播出,6部入選全國第42批向中小學生推薦片目……數據印證著創作活力,陜西電影人用一部部精品力作展現陜西電影的藝術水準,彰顯陜西文化的深厚底蘊。
產業發展從“穩市場”到“強產業”。今年春節檔,陜西省電影局聯合貓眼、淘票票7天發放415萬元惠民觀影券,榆林市投放120萬元激勵電影消費,寶雞市結合《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在全國7省21城151家影院發放文旅大禮包;各大院線影城與餐飲連鎖企業開展跨界優惠活動,觀影人次、票房收入均創歷史新高。這背后是全省411家影院、2484塊銀幕構建的產業底盤和影片宣發渠道帶來的“毛細血管”活力。
平臺建設從技術創新到融合發展。西影集團研發漢語電影內容AI輔助創作平臺,構建中國電影行業首個影譜大模型,探索制定XR影廳全棧解決方案,推動XR電影產業在陜落地。陜西省電影行業協會聯合全國10家行業協會、電影院線、影投影管公司,成立中小成本影片宣發服務平臺,舉辦中小成本電影版權交易會,推動電影與城市發展專項基金、中外影視合作發展專項基金、全國首個功夫電影展示體驗實驗室落戶陜西,為陜西電影產業注入新動能。
光影惠民從“送電影”到“種文化”。夜幕下的延安寶塔山,千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的聲浪穿透銀幕;商洛銀苑人民影院里,眾多老人在公益專場觀影;高陵昭慧廣場的露天銀幕前,“耕地保護”主題公益電影讓知識“活”起來……2024年,陜西放映公益電影27.38萬場,觀影人數2438萬人次,不僅超額完成任務,還催生出“銀幕下的露天課堂”“映前三講”“電影市集”等創新服務模式。
從絲綢之路電影節全球矚目,到XR技術標準“陜西方案”誕生;從中小成本電影的“繁星計劃”,到公益放映的千人盛況……2024年以來,陜西電影給出的不僅是一份數據答卷,更是對“講好中國故事、陜西故事”時代命題的解答。
省電影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始終把‘好好拍電影’‘拍出好電影’作為核心目標,繼續深耕本土文化,不斷推出精品佳作;推動電影與旅游、文創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電影消費邊界,提升產業競爭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推動電影交流走深走實,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創新的思維,為文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