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西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六個改革’ 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西安持續推進秦嶺區域水生態環境鞏固提升
西安市生態環境局督察專員劉長宏介紹,2024年,西安市持續推進秦嶺區域水生態環境鞏固提升,秦嶺區域10個飲用水源地和58個峪口水質實測達標率100%。通過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組合拳”,全市空氣質量穩中有進,2024年優良天數241天,同比增加13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14天。截至2024年底,西安市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減排均已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劉長宏表示,今年將聚焦生態環境領域短板弱項,加強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提質增效,堅決當好秦嶺衛士,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速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其中,在打好藍天保衛戰方面,將圍繞77項年度重點任務、185條具體工作措施,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源頭管控、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污染協同治理;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將完成3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0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在打好凈土保衛戰方面,將建成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此外,要加快城鎮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新建公共機構、工業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不低于50%,培育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標桿,持續推進西咸新區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和3個省級低碳近零碳園區建設。
今年西安將啟動5個引調水工程
西安市水務局副局長魏鵬介紹,2024年,西安市制定了《城市供水管理制度(試行)》等9項監管、考核、應急制度;出臺了《西安現代水網建設規劃》,統籌推進51個重點水利項目,累計完成全口徑水利建設投資112億元,西安市獲得全省水利發展資金績效評價優秀等次;修編河道、水庫、山洪災害防御預案366個,落實防汛“三個責任人”1186人。實施河道水毀修復工程43處,除險加固水庫5座,治理山洪溝項目5個,復核建立山洪災害危險區動態管理清單208個。全年有效應對23輪降雨過程,全市安瀾、防澇安全。
魏鵬介紹,今年將實施重點項目攻堅行動,啟動《西安市“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及配套規劃編制,實施城市供水、排水防澇、污水收集處理3個一體化安全能力提升行動;全力保障引漢濟渭二期、三期工程建設,啟動子午分水口、西南郊分水口等5個引調水工程,開展周至泥峪河、藍田馮家灣等水庫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黑河金井水庫項目論證,加快構建西安現代水網藍圖;實施城市供水、排水防澇、污水收集處理3個一體化安全能力提升行動;實施防澇排洪能力提升行動,年底前完成澇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健全技術、物資支撐保障體系,加快智慧防汛信息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市建設,再生水利用率提升到37%以上;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和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到2025年底,萬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6%。
今年西安將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
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向軍介紹,2024年,西安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67.19億元,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85元,首超2萬元,增長6.9%,快于城鎮居民2個百分點。
2024年,西安市深入實施“百千萬畝”高產示范方聯動創建,建成百畝攻關田507個、千畝示范方263個、萬畝示范片17個,打造“噸糧鎮”22個、“噸糧村”27個。西安市7.11萬戶23.60萬脫貧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穩定達標。
趙向軍表示,今年將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立糧食主產區縣、鎮街整域推進機制和其他鎮街整村推進機制,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4.3萬畝以上,總產量保持在140.4萬噸以上;加強良田建設及用途管控,探索建立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一張圖”“一套數據”一體化管理機制,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同時,持續推進“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以“一村一方案”加快400個市級重點村建設發展和全面提升,申報創建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60個。
(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