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陜西以“兩持續、四著力、兩強化”為重點,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著力壯大縣域富民產業、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著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著力加強要素保障,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強化改革驅動,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開創新局面。
發布會上,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及相關負責同志對《中共陜西省委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作了詳細解讀。
孫礦玲表示,在連年增產的大背景下,我省糧食生產受自然稟賦、氣候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只增不減”要求很高、難度很大。為進一步夯實糧食豐收基礎,《實施意見》把“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放在開篇進行安排部署,彰顯了抓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一是聚焦“藏糧于地”,保數量、提質量。全面壓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逐級分解下達4327.6萬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抓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糧食主產縣、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二是聚焦“藏糧于技”,強攻關、抓推廣。扎實開展11項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進一步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三是聚焦“豐產豐收”,提單產、優服務。今年再推廣小麥寬幅溝播等高產高效集成模式2000萬畝以上,分層打造一批高產示范田,在持續打造26個國家級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基礎上,再建6個“噸糧鎮”、15個“噸糧村”,帶動全省糧食平均單產突破300公斤;在全省分級建設100個集農資供應、技術集成、農機作業、倉儲物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事綜合服務中心。
今年3月中旬以來,我省降雨量持續偏少,加上氣溫偏高、大風偏多,多地出現旱情,尤其是渭北旱腰帶旱情最重,600多萬畝旱地小麥不同程度受災。
為應對旱情,孫礦玲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次研究抗旱保糧工作,目前已啟動抗旱應急三級響應,中央和省級財政下撥抗旱救災資金8000多萬元,動員各地調動各種水源,組織群眾“能灌盡灌”“應灌盡灌”,盡力減少旱災損失,同時緊密關注近期降雨情況,組織群眾趁墑播種,開展“以秋補夏”,盡量減少災害損失,努力提高糧食單產。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陜西將如何打好這場“收官戰”?
“我們聚焦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等做好各項工作,加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平穩有序過渡。”孫礦玲介紹,重點是抓好三點工作,一是優化覆蓋全體農戶的監測幫扶體系,加快升級完善覆蓋農村全部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大數據信息系統,推動“人找人”向“數據找人”轉換。二是強化產業和就業幫扶質效,以縣域為基本單元進一步摸清幫扶產業底數,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加大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三是規范幫扶項目資產管理,全面清查脫貧攻堅以來國家投入形成的幫扶項目資產,制定幫扶項目資產管理辦法,對于確權到村的幫扶資產,按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相關要求,全面納入“陜農經”綜合信息監管服務平臺。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把‘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作為主題,將深化農村改革的內容貫穿全篇,就是要傳遞通過改革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強烈信號。”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文說,我省《實施意見》圍繞“強化改革驅動”專設一章,對今年改革重點任務作了具體安排。
在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方面,將穩妥推進鳳縣、韓城等14個縣(市、區)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行為,加大對工商企業大規模、長時間流轉農村土地的監管力度,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
在加強宅基地規范管理方面,將健全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推動鄉鎮健全宅基地聯審聯辦審批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各地可以探索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對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進行盤活利用,但是,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
在統籌推進農村其他領域改革方面,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鼓勵規模化經營;深化農墾改革,創新資產監管和公司治理等體制機制;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完善聯合社治理機制;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做好農業用水權改革試點,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
(實習記者 馬尤翼 記者 趙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