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記者從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助企融資紓困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聚焦工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實施七項產融對接促進措施,切實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
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積極協調引導銀行信貸、上市培育、基金投資、擔保增信、保險保障等優勢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我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一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較去年加快2.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3.4個百分點。
以“一鏈一行”為支撐點,發揮產業金融強鏈帶動作用。會同人行陜西省分行匹配24家銀行機構為主辦行和參與行,面向全省34條工業領域重點產業鏈、1794家重點企業,創新產業鏈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制定供應鏈金融專項授信政策,將資金有效注入重點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以“專項行動”為著力點,聯手金融機構擴展服務企業的廣度和精度。開展“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專項行動,聯合金融機構推出“工信貸”“專精特新貸”“特色園區貸”等創新型金融產品,深入50個特色工業園區和156個雙創基地的中小微企業上門送服務,每年新增專項信貸資金不少于2000億元。
以“風險補償+質押貼息”為撬動點,激發“敢貸”信心“愿貸”動力。出臺省級中小微企業銀行信貸風險補償政策,建立“工信貸”白名單。推動全國首單技術產權技術交易資產支持票據(ABN)落地陜西,規模10億元,期限3年,預計支持100戶專精特新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以“股權融資+上市培育”為突破點,加快優質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股權融資需求庫,圍繞人工智能、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開展20場“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會同省委金融辦開展“千帆百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優選200戶主營業務清晰、具備上市潛力的優質中小企業入庫,新增100戶企業“專精特新”專板掛牌。
以“擔保保險”為創新點,推動企業融資降費,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實施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爭取中央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資金8.1億元,省級配套5415萬元,通過業務補助、保費補貼、增量業務和績效評價等方式,激勵引導融資擔保機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探索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保險補償機制,推出“專精特新保”專屬政策工具箱,著力滿足企業全生命周期風險管理需求,激發企業創新動力,降低企業創新風險。
以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為示范點,帶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互動。2024年,推動咸陽市入選工信部第三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在咸陽成功舉辦全省產融合作大會暨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一城一策”路演活動,共發布先進制造業企業融資需求清單566個,融資需求金額594億元。
以提升融資能力為增長點,強化中小企業金融知識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培訓,走進金融機構宣講產業政策,開展企業大講堂和專項政策培訓。根據受眾群體的不同,打造品牌課程,為企業“融資+融智+融科技”,持續提升企業融資能力和水平,不斷促進產業與金融深度融合。(記者 王思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