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對旅途充滿期待 記者張曦 特派記者翟小雪 攝
駝鈴古道今猶在,絲路新篇啟華章。5月29日11時30分,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Y29次列車從西安火車站鳴笛啟程。這趟承載文明互鑒、絲路共融的“文化專列”,宛如一條流動的文明紐帶,以人文為筆、以交流為墨,在古絲路的壯闊版圖上,共同揮灑出新時代互聯互通的嶄新畫卷。
專列采用“國內段+境外段”分段運輸模式
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辦,會上提出“開行面向中亞的人文旅游專列”,并將“研究共同制定中國-中亞旅游線路的可能性”納入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經過兩年的努力,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下,由陜西省人民政府牽頭,經西安市人民政府、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整合文旅資源,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做好專列開行的運輸保障工作,歷經多次中哈視頻會議、實地踏勘和方案優化,最終促成此次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的順利開行。
本趟專列自5月29日11:30從西安站始發,將于5月31日20:45抵達阿拉木圖;6月5日11:20從阿拉木圖返程發車,6月7日18:30抵達西安,往返共計10天。專列采用“國內段+境外段”分段運輸模式,西安至霍爾果斯段采用時速140公里的25T型車底,霍爾果斯至阿拉木圖段則更換為25G型車底的國際聯運列車,中哈兩國鐵路部門密切配合,確保旅客“一站式通關”。
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
這趟鐫刻著西安印記的國際人文旅游專列,以“鐵路+文旅”創新模式為紐帶,將長安古城的厚重底蘊與哈薩克斯坦的絲路遺韻串珠成鏈。
在西安開往阿拉木圖的列車途中,車廂內每日安排中醫養生活動、非遺手工制作體驗以及知識講座、書畫創作等文化交流活動,沿途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秦腔新編歷史劇、相聲表演、民樂獨奏等文化展演,讓列車成為“流動的文化交流長廊”。除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工作人員還對專列做了精心布置,車體內外采用“絲路金橋”主題涂裝,車身融入大雁塔、古城墻、鐘樓等“西安元素”以及哈薩克斯坦地標性建筑等元素。專列從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出發,開啟新時代的鑿空之旅。
專列抵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后,將舉辦“1+3”西安-阿拉木圖人文旅游交流周活動,活動主題為“人文專列·攜手同行”。在人文旅游交流周開幕式上,中哈雙方將共同啟動文化交流項目;設置人文交流集市,開展非遺、中醫藥、演藝等文化互動和展演;組織文博考古交流,聚焦絲綢之路文物保護與文化互鑒;舉行體育活動,開展青少年足球友誼賽,以體育為紐帶促進民心相通,通過多元場景推動文化交流隨列車延伸。
餐車提供多種特色美食
為做好本次專列開行的運輸保障工作,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主動對接哈薩克斯坦鐵路國有股份公司完成全程時刻表鋪畫。并協調海關、邊檢等單位建立“跨境運輸綠色通道”,在霍爾果斯口岸安排“候車廳—海關—邊檢—地下通道—換乘列車”單向流線,確保旅客2.5小時左右完成出入境手續辦理。為了做好途中的餐食供應,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在列車餐車配備7名廚師,融合大眾口味和陜菜風味,提供多種特色美食。除此之外,列車還配備有衛星電話、應急藥箱等物品,在蘭州、烏魯木齊站設應急補料點,保障列車物資供應充足。
“此次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游專列的開行,是鐵路助力‘一帶一路’人文交流的生動實踐,我們將以安全優質的運輸服務,為旅客營造溫馨舒適、充滿文化氛圍的乘車環境,將專列打造成陜西對外開放的‘流動名片’,成為助力中國與中亞國家民心相通的‘絲路快車’。”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惠利霞說。
特派記者楊明 張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