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正值世界環境日,陜甘寧蒙晉五省區毗鄰中級人民法院古脊椎動物化石司法保護工作座談會在榆林舉行。來自最高人民法院、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及甘肅慶陽,寧夏吳忠,內蒙古鄂爾多斯,山西忻州,陜西榆林、延安等地中級人民法院的相關負責人、環資審判法官干警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工作。
座談會上,來自陜甘寧蒙晉五省區的中級人民法院負責人簽署了古脊椎動物化石司法保護協作協議,將通過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完善信息通報、強化案件協作、加強聯合宣傳等方式,攜手保護古脊椎動物化石。
“2019年,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非保護區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案,開創了陜西運用刑罰手段保護古脊椎動物資源的先河。6年多來,榆林全市法院共審理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犯罪案件55件224人、認定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11.77噸。”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常寶堂介紹。
“本次會議為推動跨區域司法協作搭建了良好的互動平臺。我們將協同兄弟法院,整合公安、檢察、自然資源等部門力量,對跨省區盜掘、運輸、倒賣、走私化石的犯罪行為實施全鏈條、精準化打擊。”鄂爾多斯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宋建波說,“我們還將探索設立‘五省區古生物化石保護司法專家庫’,會集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為案件事實認定、損失評估、修復方案等提供智力支持。”
“此前,古脊椎動物化石司法保護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如化石鑒定標準不夠統一、執法辦案溝通聯絡不夠順暢等。召開此次座談會,就是為了打破地域局限、完善協作機制、優化司法資源,努力形成古脊椎動物化石司法保護合力。”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表示。
(記者 王晨曦)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