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三夏”機收機播技術暨農機安全培訓會現場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五月的秦東大地,麥浪滾滾,麥香陣陣,這是豐收的季節,也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時刻。
隨著“三夏”臨近,渭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田間地頭,指導農機手對小麥聯合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等各類“三夏”作業機具進行全面檢修和保養,全力以赴為“三夏”生產保駕護航。
“駕駛證年檢都辦理完了嗎?”“高溫天氣下,要注意聯合收割機的冷卻系統和潤滑系統的正常運行,及時檢查和補充水、潤滑油,防止機器過熱和損壞。”5月10日,在黨睦鎮占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院子里,蒲城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技術人員李芳明正在指導農機手對小麥收割機進行全面維修和保養。
“這些農機具就是我們的‘作戰武器’。今年3月起,我們就開始對每臺農機進行全面檢查,更換易損件,調試脫粒滾筒,檢查液壓系統。農機中心的技術人員更是上門服務,幫助排查問題并及時維修保養,我們心里更踏實了。”堯山鎮建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維修部負責人王建建說。
據了解,截至5月20日,渭南市已檢修各類農機具4.83萬臺(套)。同時,已協調落實76家農機維修網點備足備好農機零部件,確保機具維修及時、配件供應充足。預計“三夏”期間,渭南市將投入各類農機具9.5萬臺(套),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8400余臺、拖拉機3.42萬臺、播種機9900余臺,預計機收小麥面積可達430萬畝以上,機收率將達98%以上。
“不僅對農機具進行檢修,我們還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演示會、發放宣傳資料、發送宣傳短信等形式,廣泛開展農機操作技能和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提高農機手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識。”渭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同青軍介紹,重點加強對小麥機收減損技術的培訓,引導農機手正確調整機具參數,規范操作流程,最大限度減少糧食損失。同時面向全市農機手發送“致2025年‘三夏’農機手的一封信”,并通過公眾號向社會公布市、縣“三夏”小麥機收保障熱線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幫助大家解決作業中的實際困難。
“以前我們要自己跑手續,現在現場就能辦好,農機中心不但給我們培訓專業知識,還給我們加油優惠,更是開通綠色通道,能讓我們多收點麥子,多掙點錢,實在是太感謝他們了。”農機手老李握著嶄新的跨區作業證,臉上難掩激動之情。
5月15日,渭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聯合高速公路路政執法等部門,在渭南北收費站廣場開展“護航三夏路,助農保豐收”主題服務活動,提前對接中石油、中石化、延長殼牌等能源企業,落實農時用油價格優惠與穩定保供,實現“轉運暢通、用油無憂”的全鏈條保障,為跨區作業架起“后勤橋梁”。“我們在主要交通路口和高速路口設立農機跨區作業接待服務站,開通農機運輸‘綠色通道’,為本地和過境農機手提供信息咨詢、作業對接、維修服務、生活幫助等,幫助農機手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確保跨區作業農機順利通行。”渭南市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四級調研員吝忙先表示。
據了解,今年渭南市將組織7000余臺農機開展跨區作業,預計通過渭南北收費站出入口的農機運輸車輛將超過3000臺次,為全國的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程宇航)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