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楠
7月1日,隨著最后一對長鋼軌精準鋪設到位,西延高鐵順利實現軌道貫通。這不僅標志著該工程進入最后攻堅階段,更意味著革命老區延安將迎來高鐵時代,為陜北地區發展打開新通道。
這條新通道是攻堅克難的奮斗之路。西延高鐵線路全長299.8公里,全線橋隧比高達91%。這組數字背后,是高鐵建設者用智慧和堅韌同黃土高原溝壑區復雜地質條件的勇敢較量。西延高鐵洛川隧道的施工堪稱典范。洛川隧道所在區域主要為濕陷性黃土地層,施工過程中極易發生變形、塌方等危險。面對這樣的“攔路虎”,建設者們發揚工匠精神,積極開展技術攻關,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題,書寫了中國高鐵建設的新篇章。
這條新通道是動能轉換的騰飛之路。西延高鐵將西安至延安的鐵路運行時間壓縮至1小時左右,極大便利沿線群眾出行。它是陜西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的助推器,是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加速器。它使西安—延安“雙城生活”成為可能,讓革命老區深度融入全國高鐵網絡。西延高鐵建成后,人員流動加速、要素配置優化、產業鏈條延伸的“高鐵效應”將轉化為區域協調發展的強勁引擎,為陜北革命老區發展及西部大開發注入新動能。
這條新通道是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作為陜北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鐵,西延高鐵承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它不僅將延安紅色旅游資源與全國大市場更緊密連接,還將以“1小時經濟圈”重塑陜西區域發展格局。陜北蘋果產業帶、能源化工基地與關中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協同發展,鄉村振興示范村與都市消費市場的雙向奔赴,將在高鐵經濟帶的輻射下展開新篇。當鋼鐵動脈貫通黃土高原,老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將隨著列車的飛馳變為現實。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西延高鐵這條貫通陜北的鋼鐵動脈,將載著老區人民的幸福夢想,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駛向未來。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