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倩楠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既是應對外部沖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戰略主動的長久之策。今年上半年,陜西千方百計增加優質供給,多措并舉力促消費,成效不斷凸顯。
展望“十五五”,陜西如何乘勢而上、深挖潛力,讓消費“主引擎”動力更足?本報特邀省政協委員和專家共謀良策。
【本期嘉賓】
程希文 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未央區副區長
張建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任 遠 省政協委員、西安君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穩住大宗消費
落實“以舊換新”政策,轄區內134家家電、汽車等領域重點企業參與,直接撬動消費超10.7億元;精準發放區級消費券440萬元,聯動“國補”形成疊加效應,僅新能源汽車補貼就帶動消費1.39億元;創新開展“煥新未央·樂享生活”百大品牌進社區活動,覆蓋122個社區,帶動消費超2600萬元……今年以來,西安市未央區把大宗消費作為激發內需潛力的核心支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推動大宗消費提質升級,是穩增長、惠民生的關鍵抓手,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未央區副區長程希文介紹說,未央區聚焦家電數碼、新能源汽車、家居建材等重點領域,強化“政策+活動”雙輪驅動,有效釋放了消費潛力。
“實踐過程中,我們還要清醒認識到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和現實挑戰。”程希文說,如在經濟周期規律下,當前燃油車受新能源汽車沖擊及價格內卷影響銷量持續下滑,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建材批發增長等。此外,還有跨層級、跨部門聯動效率有待提高、基礎設施存在短板等問題。
程希文認為,從政府角度,穩住大宗消費需要把握三個關鍵點:注重精準滴灌,即政策設計緊扣需求;強化場景創新,推動消費場景從商場向社區延伸、線上線下融合;促進政企協同,通過“一對一”服務重點企業、解決堵點問題,構建良性生態。
他建議,建立數據賦能平臺,整合市場、企業、政策數據,實現精準施策,加快補齊一些細分消費門類基礎設施短板,如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充電網絡等應盡快完善。“另外,可以在消費服務升級上下功夫,推進服務鏈條升級,引導企業向‘產品+服務’轉型,如家電‘煥新+安裝’、汽車‘購車+充電+維保’等。”
深挖新型消費
今年以來,數字、綠色、健康趨勢的消費新產品銷量喜人,全新的消費場景、豐富的業態組合和精準的消費定位,為消費提質擴容拓展了新空間。
“在培育新型消費上,浙江利用電商、上海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新場景新項目,為我們提供了深挖新型消費的思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建軍認為,對比沿海地區,陜西還存在數字消費場景支撐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但結合本地優勢可以探索特色實施路徑。
作為文化旅游資源大省,張建軍建議,陜西應依托文化旅游資源與技術優勢,加快智慧商圈、數字文旅平臺建設落地,開發“AI+文旅”互動體驗項目,提升消費吸引力。
最近,毛絨玩偶LABUBU備受年輕人追捧,在全球范圍掀起搶購熱潮,LABUBU在二手交易市場價格一路飆升,部分聯名款溢價超30倍。“青年群體是新型消費的主力軍,消費潛力巨大。”張建軍建議,針對青年群體,陜西應結合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打造城市青年消費地標、舉辦主題文化展演活動聚集青年,發展契合青年需求的新消費業態,如國潮、電競、夜經濟等。
張建軍是中國體改研究會產業改革與企業發展委員會西北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經常深入縣鄉調研。在他看來,通過數字手段賦能消費提質升級,還應加強縣域電商基地建設與相關主播培訓,引入頭部電商平臺資源。同時,升級農特產品供應鏈,健全縣域交通物流網絡,實現縣域居民收入與消費雙提升。
他認為,還要關注“數字掃盲”和AI售后,通過大學生公益實踐、政府宣傳等途徑提升四、五線城市和農村老年人的數字技能,掃清消費障礙。同時,完善AI客服功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進一步優化消費體驗。
擴大服務消費
上個月,伴隨年中大促結束,消費市場迎來新一波熱潮。2025京東618數據顯示,陜西客單價躋身全國第11位。在省內,西安購買力領跑全省,榆林增速居首。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各種消費補貼更多了,幾乎囊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省政協委員、西安君融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遠說,促進消費政策不光在商品端發力,消費服務也在不斷延伸,尤其是各大金融機構推出了各類消費貸款產品,為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提供了金融支持。
面向“十五五”,任遠認為,在擴大服務消費上,仍存在供需不平衡問題,同質化、低端供給過剩,要從供需兩端發力,打通堵點、卡點,提供多層次消費服務,滿足高中低各類消費人群的分層需求,有效拉動內需,尤其是占總人口比例較大的中低收入人群,要針對其特點提供適配消費服務。
任遠建議,從生活服務消費入手,加強服務供給能力建設,把消費支持的重心放到小區、街道、市場,結合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社區嵌入式服務,加快配齊購物、餐飲、家政、維修等居民服務網點;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托育等居民需求領域,依托陜西文化和醫療資源,提供康復理療、健康管理等多樣服務,完善服務標準,通過多層次服務供給釋放多層次消費需求。“在就近消費、周邊消費場景滿足、服務配備的基礎上,要做到政策協同,在雙休日、五一、十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發放專項消費券,在穩定市場主體、促進行業升級的同時刺激消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