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流動的童年”如何在城市生根開花?——西安探索流動兒童社區關愛新路徑觀察

2025-07-31 07:58:52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與城中村不同,在離市區更遠的城郊村中,為流動兒童開辟專屬安全活動空間的需求則更為緊迫...

  記者 馬尤翼

  今年暑假,家門口有了免費托管班,不用被爸爸媽媽送回老家,這對12歲的崔陽和妹妹來說是最幸福的。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0-17周歲兒童人口為2.98億人,其中流動兒童規模約為7109萬人。這意味著每4個孩子中,就有1個在流動。

  流動兒童是指長期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離開戶籍地生活學習的未成年群體。上一代進城務工人員,一般會將孩子留在戶籍地,由老人照顧,這帶來了涉及留守兒童的一些問題。而現在進城的務工人員,更多是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由他們親自照顧,這些孩子就成為“流動兒童”。

  2024年8月,民政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21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強流動兒童關愛保護行動方案》。記者了解到,西安各個社區也開始對流動兒童開展監測摸排和信息錄入工作,并建立流動兒童動態監測機制。

  流動兒童被政策關注只是第一步,還有哪些是實施中需要查漏補盲的?對此,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城市候鳥”的漂泊感從何而來?

  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今年6月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24年完成16.8萬名流動兒童的監測摸排工作。

  在統計數據時,流動兒童該如何明晰界定?

  “戶籍遷到西安的孩子,可能是嗎?”“出生在西安的隨遷子女,肯定不是嗎?”……走訪中,不少社區工作者向記者反映,流動兒童具有流動屬性,做統計排查工作時,這類問題讓大家很是犯難。

  “我們社區目前錄入系統的流動兒童有165人,小學階段流動兒童居多。學齡前兒童年齡小,父母一方陪同多,流動性大,數據相對少。”蓮湖區工農新村社區兒童主任王安敏說,目前,社區對錄入系統的特殊困境兒童進行重點保護,比如入戶進行政策宣傳、申請相應家庭困難補貼等。

  “不愛說話,小心翼翼,局促不安。”王安敏說,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多數流動兒童在參與社區活動時會露“怯”,這也是他們遇到的難題之一。“社區工作者在心理輔導方面畢竟不專業,很難對這一群體進行特別的保護引導,還需要專業的社會服務組織予以支持,成為聯合社區、學校的有力補充。”

  “比起戶籍身份的流動,更重要的是要識別出孩子心理的‘流動感’。”扎根蓮湖區紅廟坡街道、做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長達8年的西安市協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李帥帥說。

  “我想去看鐘樓。”這是王向微6歲時隨父母從商洛來西安時的心愿,而3年過去了至今未能實現。

  “我其實很想坐公交車或者地鐵看西安,而不是去哪里都坐在媽媽的電動車上。”這是今年10歲的許陽悄悄告訴志愿者的。

  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孩子的生活半徑受限在父母周圍。李帥帥認為,流動家庭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孩子們對于生活的城市缺乏認知,對城市公共資源的獲取能力明顯不足。

  “流動是為了讓孩子獲取更好的資源,但很多時候,這種流動反而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讓孩子心生一種回不去故鄉、融不進他鄉的‘漂泊感’。”李帥帥說。

  城市居住久了,就能融入城市嗎?

  “我孩子出生在西安,他怎么可能融入不了西安?”

  今年42歲的吳秀在蓮湖區永福路菜市場賣菜,丈夫在龍首北路開了個修車店,孩子從小在西安長大,只有寒暑假才被送回老家。在吳秀看來,她的孩子作為出生在西安的“新市民子女”,不存在融入不了城市的問題。

  “城市融入不是‘時差’問題,不是居住時間久了就能解決的。”在西安做流動兒童社會工作服務多年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鐘秉穎說,城市融入是結構性問題,它包含教育、醫療、文化生活等資源的有效利用。

  她解釋說,家長是流動兒童成長中的重要變量,本應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資源整合和提供者,但由于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并不懂得如何在城市中為孩子爭取到更好的資源。

  “我不了解入學政策,不知道我的孩子竟然可以上這所小學。”

  “我不知道居住區域附近有圖書館,可以讓孩子免費借書看書。”

  ……

  這些迷茫反映了流動家庭存在問題的多個側面。鐘秉穎說,很多流動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差,愿意為孩子的教育進行投入,但資源信息的不匹配讓他們能為孩子做的卻很少。

  “孩子成長的特性之一,是除了獲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開闊眼界。”鐘秉穎說,很多流動家長因為照看不了孩子,一到寒暑假就把孩子送回老家,但假期正是孩子認識探索城市的大好機會?,F在越來越多的社區與社會工作服務組織合作,為流動兒童舉辦城市融入的夏令營活動,未來期待看到更多豐富的政府購買項目,架起更多橋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城市公共資源擴大生活半徑,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

  社區建設都能做到“兒童友好”嗎?

  “我希望有籃球場”“如果周圍有滑滑梯和秋千就好了”“我想有和伙伴玩水槍的地方”……這些歪歪扭扭寫在長安區東韋村兒童之家小黑板上的文字,記錄了孩子們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心愿。

  與城中村不同,在離市區更遠的城郊村中,為流動兒童開辟專屬安全活動空間的需求則更為緊迫。

  坐落在長安區的東韋村,居住人口約1.5萬人,有三分之二為流動人口,其中多以進城務工人員、小商販為主。村內道路狹窄,路邊攤擠滿路兩側,村外是車水馬龍的交通干道,孩子們幾乎找不到大一點的活動場地。

  “我們在2023年了解到東韋村流動兒童大概有1000人,缺少一個安全的戶外活動空間。經過和村委會協商,把這里作為‘兒童之家’項目的第一個落點村。”陜西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兒童之家”項目執行人孟宇介紹說,這一項目把流動兒童的生活空間固定化了,也為探索開展流動兒童家庭教育路徑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在東韋村村委會的支持下,一間6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被改造為“兒童之家”。這里每天免費開放,周內有為孩子們提供閱讀、手工、課業輔導的活動課堂,周末有關于行為習慣養成、防性侵、反欺凌、心理疏導等豐富的主題活動,是孩子們活動的大本營。

  “考慮到項目的可持續性,我們更重視培訓流動家長成為志愿者。”孟宇說,讓流動家長參與“兒童之家”日常管理,既能激發家長主體意識,社區也可逐漸實現自運營,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同時也能增強社區凝聚力,形成自助互助的社區生態。

  37歲的李夢是東韋村“兒童之家”的志愿者,她是一名來自四川的全職媽媽,定居西安11年,自去年成為“兒童之家”志愿者后,越做越起勁,迅速成為骨干。

  “這里活動多、孩子多,我家小孩來這里后,性格開朗了許多,還增長了不少見識。”李夢說,這里不僅讓孩子們擁有了一個自由玩耍和學習的庇護之所,提升了自信心、歸屬感和幸福感,也讓自己學到不少家庭教育知識,還可以與其他家長分享教育理念和資源信息。

  “我們希望構建流動家庭參與社區治理的可持續模式。”陜西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家庭和學校教育固然是核心,但村(社區)也承擔著社會化教育功能、兒童成長功能、參與社會的功能,希望建設流動兒童友好社區,聯合各方力量編織一張溫暖的成長守護網,邀請流動兒童成為社區觀察員,對安全隱患提出意見,參與社區建設和改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作為小居民對社區發展的重要性,在城市擁有更多“歸屬感”。

  (文中受訪的流動家長和兒童均為化名)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流動兒童 社區治理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淮滨县| 武冈市| 周至县| 广安市| 张家界市| 比如县| 忻州市| 黄大仙区| 洞口县| 平原县| 体育| 莱芜市| 民丰县| 宝坻区| 廊坊市| 新河县| 佛冈县| 吴堡县| 富源县| 东兴市| 广灵县| 隆安县| 峨边| 阳谷县| 西充县| 和顺县| 汪清县| 彭山县| 红安县| 阿巴嘎旗| 神农架林区| 万安县| 柳州市| 平南县| 滨海县| 陵水| 十堰市| 丹巴县| 巨鹿县|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