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倩
上半年,陜西以舊換新活動火熱開展。截至6月30日,陜西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累計782.86萬件(輛、臺、部),帶動消費571.64億元,拉動比為8.73。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既彰顯了政策對陜西消費市場的強大撬動效應,又折射出以舊換新為高質量發展增添的活力。
為精準對接市場需求,陜西在汽車、家電、數碼等五大領域實施以舊換新,目前已爭取國補資金74億元,會同金融機構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大力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參與以舊換新活動。參與企業較去年增長1倍,達到16146家。
市場需求與政策紅利相互碰撞,不僅激活了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更推動了產業結構的綠色升級。
政策紅利激發消費潛能——
從汽車、家電到數碼產品,補貼政策精準降低了消費者的換新門檻。上半年,陜西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36.3%,反映出消費者對高品質消費、綠色出行的熱情;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6.6%,滿足了更多家庭對節能環保、智能化家電的需求;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8.2%,政策的實施讓更多家庭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
這種真金白銀的讓利,既釋放了存量市場的更新需求,又刺激了增量市場的升級需求。陜西蘇寧易購、京東等家電賣場通過疊加“國補”“廠補”等優惠,進一步放大了政策的乘數效應,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綠色轉型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
在吉利汽車寶雞制造基地,各條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平均每90秒就有1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基地總產量的32%;在陜西康佳生產車間,高端洗碗機內膽20秒內即可完成組裝,該公司全力投身智能化廚電產品的研發、生產……綠色節能更優、科技含量更高的產品贏得市場青睞,同時激發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推動產業向高端化轉型。
數據顯示,能效等級為1級和2級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7.6%,新能源汽車銷售較一季度加快11.5個百分點,反映出政策對陜西綠色消費的導向作用。企業端通過技術迭代響應需求變化,讓消費者有得換、換得好。這種供需良性互動,形成了“消費升級—產業轉型—綠色增長”的閉環,為陜西經濟注入可持續動能。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終點,也是新起點。面向未來,陜西將持續以政策為激勵、以暢通循環為驅動,緊跟消費新需求,圍繞換車、換家電、換家裝等消費場景,不斷優化回收服務,縮短領取補貼時間,讓消費更便利、回收更規范、環境更優化,不斷激發三秦百姓的消費熱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